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 第230章 生命前沿

第230章 生命前沿(2/2)

目录

这支由顶尖科学家和AI专家组成的、小而精的“特种部队”,在“溯源”实验室里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实验室内部,充满了奇特的画风。一边是闪烁着幽蓝光芒的“烛龙”计算节点,运行着复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另一边是昂贵的低温电子显微镜和基因测序仪,观察着细胞最细微的结构;而在休息区的白板上,则可能画着太极八卦图与细胞信号通路的对比草图,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研究的初步方向,聚焦于几个关键点:

1. **利用AI挖掘“灵犀健康”数据**:寻找与生理年龄、健康状态衰退强相关的、新型的、可量化的生物标记物(beyond 常规体检指标)。

2. **计算生物学驱动药物发现**:利用“烛龙”算力,大规模筛选和模拟天然化合物(尤其是一些在养生典籍中提及的草药成分)以及合成分子,寻找可能温和调节衰老相关信号通路(如toR, ApK)的候选物质。

3. **交叉学科理论构建**:尝试将东方养生理论中“精气神”的概念,与现代生物学中的能量代谢(线粒体)、基因表达(表观遗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跨学科的映射和解读,寻找新的科研灵感。

进展缓慢却扎实。艾琳娜的团队利用AI,从海量用户数据中,初步识别出了几种与“生理年龄”偏离度高度相关的、综合性的代谢物组合模式。苏晴的团队则在“烛龙”的辅助下,对一种从黄芪中提取的特定多糖化合物进行了模拟,发现它可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轻微增强细胞自噬的效率——这是细胞清除垃圾、维持年轻态的关键过程之一。

陈玄同教授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埋头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生理特点的论述,试图将其与现代发育生物学和衰老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进行对照,虽然玄奥,却偶尔能提供一些跳出框架的思考角度。

然而,就在“溯源”实验室刚刚步入正轨,取得一些微小但令人振奋的初步成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将他们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家影响力巨大的国际科技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标题极具煽动性:

**【独家深挖:见鹿科技秘密组建‘长生不老’实验室,巨额资金投入引发生物伦理担忧!】**

报道详细披露了“溯源”实验室的位置、部分核心成员的背景、以及庞大的预算规模(虽然有所夸大)。文章引用了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伦理学家”的评论,质疑见鹿科技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涉足如此敏感领域的动机,担忧其可能进行不受监管的基因编辑或危险的人体实验,甚至危言耸听地将其与一些科幻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节联系起来。

这篇报道迅速被全球媒体转载,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对“长生不老”话题的天然关注与对科技巨头的不信任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见鹿想当上帝吗?”

“私人公司不应该触碰生命的禁区!”

“必须立刻叫停他们的实验!”

类似的言论在网络上弥漫。甚至连一些合作方和“出海联盟”内的伙伴,也打来电话询问情况。

“溯源”实验室刚刚开启的探索之旅,瞬间陷入了巨大的争议和迷雾之中。而林见鹿敏锐地感觉到,这篇时机精准、内容详实的报道,其背后,很可能与那个隐藏在“生命优化公司”背后的黑影,脱不了干系。对手不仅在进行黑暗的实验,还要用舆论的枷锁,锁死他们进行光明正大研究的一切可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