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法庭风云(2/2)
这边法院的听证会还在进行,另一条战线——针对专利有效性的攻击也同步打响。在USpto的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一场关于那项“低功耗蓝牙近场感知”专利无效宣告的口头审理正在进行。
这一次,见鹿科技派出了那位最早被林见鹿点醒、头发花白的通信协议老专家李工,作为技术证人出庭。面对“数字桥接”聘请的、同样资深的技术专家,李工显得有些紧张,握着水杯的手指微微颤抖。
对方专家侃侃而谈,用复杂的图表和术语,极力论证其专利技术的“非显而易见性”和“创造性”。
轮到李工发言时,他起初有些磕巴,但在提到技术本质时,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清澈。他没有纠缠于复杂的公式,而是拿起粉笔(ptAb会议室居然还保留了黑板),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简单的示意图。
“各位,请看。”他的声音逐渐稳定,“对方专利的核心,在于这个‘主从轮询’模型,就像两个人,必须一个喊,一个答应,才能找到彼此。”他在左边画了两个小人,一个在喊,一个在举手。
“但是,”他在右边画了一个扩散的波纹,“自然界的存在感知,需要这样吗?不需要。它更像水面的波纹,物体存在,自然就会扰动周围的环境。我们提出的‘无差别感知’,正是基于这种更本质的原理。”
他用最朴素的语言和图画,将林见鹿那“悟性”带来的洞见,清晰地阐述出来。然后,他拿出了沈渊团队找到的那份十几年前的欧洲技术报告:“而这种思想,并非我们首创。早在多年前,就已有研究者提出类似的构想。因此,对方将这种基于公知原理的‘特定实现方式’申请为垄断性的专利,其‘创造性’是值得严重质疑的。”
他的陈述,通俗易懂,直指要害。相比之下,对方专家那些高大上的术语,反而显得有些苍白和刻意。ptAb的几位法官听得频频点头。
**第三幕:舆论战场与内部压力。**
法庭内唇枪舌剑,法庭外的舆论战也同样激烈。周薇领导的公关团队,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体沟通和专家评论,不断强化“见鹿科技是创新者反抗专利霸权”的叙事,赢得了大量中立民众和开发者的同情与支持。
然而,压力也是巨大的。每天如同流水般花出去的律师费,让赵昊这个管钱的都感到肉疼,好几次拿着账单跑到林见鹿办公室龇牙咧嘴。更严峻的是,一些原本谈得不错的国际合作伙伴,因为担心卷入法律纠纷,态度开始变得犹豫和观望。
“老大,欧洲那边有个重要的渠道商,本来合同都快签了,现在说希望等我们官司有了明确结果再推进……”赵昊挠着头,一脸郁闷。
林见鹿看着窗外,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这是对方想要达到的效果——即使官司赢了,如果市场丢了,也是惨胜。
“告诉他们,”林见鹿转过身,眼神坚定,“见鹿科技绝不会输。如果他们因为毫无根据的诉讼就放弃合作,那只能说明,他们并非我们理想的伙伴。继续推进其他市场的合作,不要被这件事拖慢我们的全球化步伐!”
他的坚定,感染了团队。大家知道,这是一场不能后退的战争,不仅要在法庭上赢,更要在市场上赢。
法庭的风云,才刚刚开始聚拢。下一次开庭,将是更具决定性的权利要求解释(arkan hearg),那将直接界定专利的保护范围,是后续所有攻防的基石。林见鹿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他和他的见鹿科技,已经做好了在这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场上,奋战到底的准备。四海燎原的路上,注定要踏平无数的荆棘与壕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