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压力与动力(2/2)
“第四季度,**冲刺与验证**。要么,内核V2.0达到技术验证标准;要么,‘灵犀摘要’实现单月五十万流水;要么,我们凭借前三个季度的积累,成功吸引到新的顶级风投。”林见鹿环视众人,“这是我们兑现赌约的最后一个季度,不允许任何闪失。”
这份清晰到近乎残酷的路线图,像是一幅精确的作战地图,将那个遥不可及的三亿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攻克的山头和一串串可以完成的数字。压力,瞬间转化为了具体的目标和紧迫的时间表。
“另外,”林见鹿补充道,“从本月起,所有核心成员,包括王浩和李立,每月发放固定津贴,额度为之前的三倍。昊子,这事你负责。我们要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全心投入。”
“明白!”赵昊响亮地应道。经济上的保障,无疑又是一剂强心针。
会议结束后,整个工作室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专注度运转起来。
陈默带领着李立(李立经过刻苦学习,已经能承担部分模块测试和文档编写工作),进入了疯狂的编码状态。键盘的敲击声如同疾风骤雨,常常持续到深夜。为了攻克OMAP 1710开发板上的底层驱动兼容性问题,陈默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却终于在第四天凌晨,看着屏幕上成功打印出的内核引导信息,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成就感的笑容。李立在一旁看着,心中充满了敬佩,也为自己能参与如此硬核的项目而感到自豪。
赵昊则发挥了他强大的执行力和商业嗅觉。他迅速拉了一个临时的外包小团队(用林见鹿批准的种子基金),负责“灵犀摘要”的UI设计和前端开发,自己则亲自把控产品逻辑和后端架构。他几乎跑遍了本市所有的网吧和高校计算机房,做市场调研,收集用户对信息获取方式的痛点和需求。回到工作室,就和王浩一起泡在论坛和早期的社交网络上,研究推广策略,甚至策划了几个吸引眼球的小型线上活动,为尚未上线的“灵犀摘要”积攒第一批潜在用户。
王浩除了辅助赵昊,还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大家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工作室的咖啡和功能饮料永不间断。他甚至学会了简单的硬件检测,能帮陈默排查一些开发板连接上的小问题。
林见鹿本人,则如同团队的CPU和导航仪。他负责最核心的架构决策和技术难点攻关,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陈默代码中潜在的性能瓶颈或逻辑缺陷,并提出优化的方向。同时,他也在构思“灵犀OS”更上层的应用框架和开发工具,为未来的生态建设打下理论基础。他还需要时刻关注外部技术动态和市场风向,及时调整团队的战略细节。
压力,没有压垮这个年轻的团队,反而像一块磨刀石,将每个人的潜能和锐气都磨砺得更加锋利。他们之间原本就牢固的信任和默契,在共同应对巨大挑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偶尔,在深夜加班后的短暂休息间隙,赵昊会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感慨一句:“妈的,以前觉得能做个软件卖点钱就挺牛逼了,现在居然想着要改变世界……这感觉,真他娘的刺激!”
陈默则会推推眼镜,淡淡回应:“不是想着,是正在做。”
潜龙在渊,非是蛰伏,而是蓄力。当压力化为动力,当梦想照进现实,这支年轻的团队,正以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韧,向着那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发起了全力的冲刺。一年的倒计时,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