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苏晚晴的侧目(1/2)
学生会的办公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条纹。苏晚晴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几份需要整理的活动策划草案。她穿着干净的白色衬衫,纽扣一丝不苟地系到领口,马尾辫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气质清冷,如同初雪后的青松。
几个低年级的学生会干事正围在旁边,兴奋地讨论着刚才高二(三)班那场精彩的模拟辩论。
“……那个林见鹿真的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
“是啊,他说的那个‘活水传承’,我觉得比我们语文老师讲的还透彻!”
“听说他之前改良了课间操,还写了本特别火的小说?”
“不止呢,物理也超强,上次模考碾压了李威……”
干事们七嘴八舌,语气中充满了对强者的崇拜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珠子,在苏晚晴安静的倾听中,被一条无形的线缓缓串起。
林见鹿。
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物理老师提起过他解题思路的清奇,班主任李老师汇报过他在推广“养元健体操”上的积极表现,甚至她父亲偶尔在家接电话时,她也隐约听到过对这个名字的提及,似乎与某个引起市里关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项目”有关。
但之前,这些信息都只是平面的、标签化的——“成绩好的学生”、“有想法的学生”。直到此刻,听着干事们复述他在辩论中的观点,那个模糊的形象才开始变得立体、清晰,甚至……有些引人探究。
她没有参与讨论,只是执笔在一份空白的会议记录纸边缘,无意识地写下了“林见鹿”三个字。字迹娟秀,带着一丝难得的停顿。
“他用《山海狩猎人》举例,说科技能让古老的神话焕发新生……”一个干事还在激动地复述。
苏晚晴抬起头,清澈的目光看向那名干事,声音平和地打断:“他具体是怎么说的?关于科技与传统的那段。”
那干事见主席询问,连忙更加详细地复述起来,努力还原林见鹿当时的语调和逻辑。
苏晚晴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当听到“真正的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指向未来的活水”时,她的指尖微微一顿。
这句话,看似是在谈文化传承,但其内核——**反对僵化,拥抱变化,强调在动态发展中保持核心生命力**——却与她最近在父亲书桌上看到的一些关于地方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内部研讨材料,有着某种奇妙的共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