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 第365章 科举风波

第365章 科举风波(2/2)

目录

“无需顾忌!”陈衍猛地一拍御案,声震殿宇,“无论是谁,无论其祖上何等功勋,门第何等显赫,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在帝国首次科举中动手脚,就是在掘我大秦的根基!查!给朕一查到底!让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让独孤信派兵协助,若有抗法者,格杀勿论!”

皇帝的震怒,如同九天雷霆,瞬间席卷了整个长安。三司衙门灯火彻夜通明,差役四出。一时间,往日车马盈门的几个高门府邸,被如狼似虎的兵士围住,相关涉案的考官、士子及其家族成员,被一一锁拿问话。搜出的贿金、密信、甚至事先准备好的文章稿纸,成为了铁证。

案件很快水落石出。确有一名礼部郎中收受巨额贿赂,泄露部分策论方向;数名世家子勾结考场胥吏,夹带经文或请枪手代笔;甚至还有企图在誊录试卷时偷梁换柱的勾当。

审判结果迅速而残酷。

主犯礼部郎中及数名核心舞弊者,被押赴西市口,明正典刑,斩首示众。其家产抄没,亲族流放边陲。

所有涉案舞弊中举的士子,一律剥夺功名,终身禁考,其家族亦受重罚,削爵夺禄,声名扫地。

负有失察之责的礼部主官,虽未直接参与,亦被严厉申饬,罚俸降职。

紧接着,陈衍颁布严旨,宣布此次科举甲榜作废,择日由他亲自出题,亲自监考,重考策论!所有参考学子,无论之前是否涉嫌,皆需重考。同时,颁布《科场律》,详细规定科举流程、防弊措施以及舞弊者极其严厉的惩罚条例。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西市口的血迹尚未冲刷干净,贡院之前,又迎来了重考的日子。

这一次,考场戒备之森严,气氛之肃杀,前所未有。巡考官员全部更换,由皇帝亲信和军中抽调的铁面将领担任。所有考生经历极其严格的搜身,笔墨纸砚均由考场统一提供。陈衍本人,更是亲临贡院,在高台之上默坐监考,目光如电,扫视着下方每一个鸦雀无声的考生。

那些昔日倨傲的士族子弟,此刻面色苍白,汗出如浆,握笔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而寒门学子,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与重视,他们压抑着激动,奋力书写。

重考放榜,皇榜之上的名字,已然大变。诸多凭借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名列前茅,而少数确有实学的士族子弟,亦得以保留功名。

站在榜下,看着那些激动得难以自持的寒门进士,看着周围百姓由衷的欢呼赞叹,陈衍对身旁的崔浩和慕容月沉声道:“看到吗?这才是帝国需要的人才!今日流的血,杀的官,废的榜,就是为了告诉天下人,朕的科举,不是儿戏!朕要的,是能做事、敢做事、心系天下的官,不是只会吟风弄月、钻营舞弊的蠹虫!”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远处那些噤若寒蝉的豪门方向:“任何想在这条路上设置障碍、玩弄手段的人,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够不够朕的刀快!”

科举风波,以一场血腥的清洗和帝王的绝对意志而告终。它沉重打击了旧有门阀势力试图渗透和扭曲新选官制度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天下寒士之心,也彻底确立了科举制度在新朝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改革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但陈衍用最直接、最酷烈的方式,为自己,也为帝国,劈开了这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阻碍。帝国的车轮,在碾过阴谋与鲜血后,继续向着预定的方向,坚定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