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缅北之价 > 第9章 审判与警示

第9章 审判与警示(2/2)

目录

与此同时,小黄收到一封措辞看似礼貌的邮件,对方自称是一家新兴的密室逃脱游戏开发商,慕名邀请小黄担任其新游戏《边境求生》的“剧情顾问”,而游戏背景,赫然设定在“缅北诈骗园区”。开出的顾问费高得令人咋舌。

把同胞的血泪和地狱般的折磨,变成供人消费娱乐的游戏?小黄感到一阵反胃,断然拒绝。他意识到,敌人的反扑已不仅限于暴力威胁,更蔓延到了文化和心理层面,这是一场更为高级和卑劣的“降维打击”。

第四十章 “幽灵据点”与AI陷阱

很快,“化整为零”的预测成为现实。马来西亚警方在柔佛州新山一所豪华公寓内,捣毁了一个由缅甸籍女子运营的、主要针对其本国同胞的诈骗呼叫中心。这并非孤立的案件,印尼、中国籍嫌疑人也相继在类似的、分散于高端公寓的“幽灵据点”落网。

“他们不再依赖庞大的园区,而是利用全球化的人口流动和网络设施,组建一个个小型、灵活、隐蔽的诈骗单元。”杨会长分析道,“打击难度倍增。”

然而,更高级的威胁接踵而至。小李和他的技术团队经过艰难追踪,锁定了一个位于东欧的服务器集群,并截获关键情报:诈骗网络真正的核心——“造物主”团队,正在开发一套名为“楚门2.0”的AI系统。

“这套系统能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数据,自动生成量身定制的杀猪盘脚本,甚至能模拟真人进行语音和视频交互。”小李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一旦成熟,诈骗将进入全自动化、大规模精准投放的时代。我们……是在用血肉之躯对抗冰冷的算法。”

这份关键情报被迅速提交给国际反诈联盟,一场针对“楚门2.0”源代码的全球网络围剿悄然展开。

第四十一章 数据牢笼

就在全球警方追踪“楚门2.0”时,小黄和他身边的人,率先感受到了这套AI系统的可怕之处。

先是小黄的父亲接到了精准推销“高压氧舱”(针对其腰部旧伤)的诈骗电话;接着,母亲被拉入一个全是AI扮演的“老友群”,群里日夜不休地分享着虚假投资信息;连“灯塔”计划的官方账号,都收到了用AI合成的、足以以假乱真的“杨会长”的语音,要求进行资金转账。

小黄自己的电子邮箱更是被各种精准投喂的“合作邀请”和“商业机会”塞满,每一步都仿佛被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针对他的弱点设计陷阱。

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仿佛被置于一个无形的“楚门世界”,数据被实时分析,陷阱被精准投喂。这不是测试,“楚门2.0”已经悄然上线,而他和他的家人、战友,成了第一批“体验用户”。敌人要用这种方式,证明他们的无可匹敌,并摧毁他们最后的抵抗意志。

第四十二章 无声的战役

面对这无孔不入的数据牢笼,小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并未屈服。

他联合小李和技术团队,在“灯塔”计划下紧急开设了“反AI诈骗”专栏,详细拆解AI诈骗的常用手法和识别技巧。他们录制短视频,演示如何通过细节甄别AI合成的语音和面孔;发布教程,教导公众保护个人数据,谨慎对待来源不明的信息。

同时,小黄将自身遭遇的AI骚扰案例整理成册,通过杨会长提交给警方和网络安全部门,为追踪“楚门2.0”提供了宝贵的现实样本。

这场战役寂静无声,却同样惊心动魄。它发生在每一个用户的手机屏幕上,发生在每一条个人数据的保护中。小黄知道,他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某个具象的园区打手,而是一个由代码和算法构成的、弥漫在整个网络空间的庞大幽灵。

一天深夜,他再次收到林婷的加密信息。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她的新画作照片:画面上,无数微小的光点从黑暗的数据洪流中挣脱出来,顽强地汇聚成一把利剑的形态,刺向一团纠缠扭曲的电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