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提名入党(1/2)
只有偶尔抬眼时,目光深处一闪而过的锐利,才提醒着人们,这具看似温和的躯壳下,蕴藏着何等惊人的能量和始终未曾放松的警惕。
孙福的死,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曾激起剧烈涟漪,但最终却被无形的大手强行抚平,以“意外猝死”结案,一切线索戛然而止。
那枚在天车操作台缝隙里发现的、与之前两枚如出一辙的金属纽扣,保卫科最终的“调查结论”是——疑似某位检修工遗落,与事故无直接关联。
何雨柱对此心知肚明,却未再深究。
他深知,在自身力量不足以掀翻整张棋盘之前,盲目撕扯只会暴露自己,招致更猛烈的反噬。
他将那枚纽扣与之前的两枚一同,秘密收存在空间古井旁,如同猎人默默收好了指向猎物巢穴的线索,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时机。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后勤处的日常管理中,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优化流程。
凭借其对数字的敏感、对物资特性近乎本能的洞察(其中不乏空间灵泉带来的微妙感知力),以及那份远超时代的效率观念,他将物资科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物资最匮乏的时期,他力主推行的“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再利用”、“代食品开发攻关小组”、“一线工人营养补贴倾斜方案”等措施,不仅在困难时期极大缓解了厂里的压力,保障了基本生产,如今形势稍缓,更显出其前瞻性与价值。
他牵头建立的“废旧物资技术革新备用库”和刚刚草案成型的“奖励基金”,更是直接激励了如张建军这般的技术狂人。
张建军捣鼓的那个铣床送料机构改造项目,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旁人的冷嘲热讽后,竟真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虽未大规模推广,但在小范围试用中,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废品率大幅下降,引得车间老师傅们都啧啧称奇。
这一切,厂领导们都看在眼里。
尤其是在李怀德数次向上汇报工作,将何雨柱的这些“政绩”恰到好处地融入自己的领导有方之中后,何雨柱“能干、务实、有想法”的名声,渐渐传入了更高层级领导的耳中。
这日刚上班不久,李怀德便一个电话将何雨柱叫到了办公室。
“柱子,坐。”
李怀德笑容满面,亲自沏了杯茶推过来,比往常更加热络,“有个好事,得先跟你通个气。”
何雨柱接过茶杯,道了声谢,静待下文。
“厂党委最近在研究一批新发展党员的名单,”李怀德身体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语气却带着明显的赞许。
“你的名字,在会上被几位领导都提到了。都说你这两年表现突出,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稳住了后勤保障,还有不少创新点子,思想觉悟高,经受住了考验。我这心里听着,也为你高兴啊!”
入党?
何雨柱心中微微一震。
在这个年代,这无疑是极高的政治认可和重要的身份资本。
他面上露出适当的荣幸和激动:“这……谢谢组织信任,谢谢李科长培养!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都是分内之事。”
“诶,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了嘛!”
李怀德大手一挥,显得十分豁达,“你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这是个机会,一定要珍惜。回头组织委员可能会找你谈话,准备一下,好好表现。这可是政治生命的新起点,意义重大啊!”
他又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言语间全然是一位关心下属、提携后进的好领导形象。
何雨柱诚恳应下,表了一番决心,这才退出科长办公室。
回到自己桌前,他脸上的激动缓缓平复,目光沉静下来。
入党,自然是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