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破釜沉舟与瓷心抉择(2/2)
苏青瓷看着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承担起责任的秦望舒和唐乐知,又看向眉头紧锁、正在快速权衡两条路径可行性的贾长安,心中做出了一个决定。
“长安,”她开口,声音清晰而平静,“律师和媒体这边,我和望舒、乐知来负责跟进,你集中精力,去追‘资金流’这条线。金十三既然提示了,说明这条路或许更有希望。你需要动用你在上海和海外所有的人脉,这需要时间和精力,不能再分心。”
贾长安看向她,看到她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她知道他要去做的事情可能游走在灰色边缘,甚至充满危险,但她选择相信他,并为他稳住后方。
“青瓷……”贾长安喉头有些哽咽。
“去吧。”苏青瓷走到他面前,替他整理了一下有些歪斜的衣领,动作轻柔,目光坚定,“家里有我们。记住,无论你做什么,在哪里,都要平安回来。”
这一刻,无需再多言语。一种基于深刻理解与信任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苏青瓷的抉择,是将最危险、最不确定的任务交给他,同时也将整个“归处”的明线防御重任扛在了自己肩上。
分头行动
计划迅速确定。
秦望舒和唐乐知立刻开始行动,一个动用学术网络搜寻信息,一个鼓起勇气去客房部见唐文明,尝试获取更多细节。
苏青瓷则开始紧急联系律师和相熟的媒体人,准备应对可能明天就到的关停令。
贾长安没有耽搁,他回到自己房间,锁好门,开始疯狂地打电话。他动用了自己在上海金融圈、咨询界的所有旧关系,甚至联系了多年未联系的海外同学,隐晦地打听那个特定年代、特定华裔商人可能关联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任何可能经手过那笔资金流转的知情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从昏暗到彻底漆黑。西安城的灯火次第亮起,而“归处”民宿内,几盏灯亮到深夜,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归处”而奋力拼搏。
贾长安打了无数个电话,得到了不少模糊的线索,但也遭遇了更多的闭门羹和谨慎的回避。涉及到这种敏感信息,没有人愿意轻易沾染。疲惫和挫败感阵阵袭来。
直到深夜,一个曾经与他关系不错、如今在某国际银行香港分行任职的旧同事,在听他隐晦地描述了情况后,沉默良久,给了他一个名字和一个已经停用的电话号码。
“这个人,以前是瑞士某私人银行香港分部的客户经理,专门服务亚太区的高净值客户,尤其擅长处理……不太方便公开的资产安排。你提到的那个名字,我有点模糊印象,可能在他经手过的客户名单里。但他几年前就因为违规操作被开除了,现在下落不明,这个电话也早就打不通了。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长安,这事水很深,你自己小心。”
虽然线索几乎等于断了,但至少确认了方向没错!林薇那笔启动资金,极有可能就是通过这类隐蔽的渠道操作的!
贾长安精神一振,立刻尝试拨打那个号码,果然是空号。他不死心,再次联系了金十三,将这个名字和有限的信息提供过去。
“我需要找到这个人,越快越好。”贾长安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后的嘶哑。
金十三的回复很快,依旧言简意赅:“名字收到。找这种人,价格翻倍,而且不保证能找到,或者找到的是个死人。你想清楚。”
“找!”贾长安没有任何犹豫,“钱不是问题。活要见人,死……也要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放下手机,贾长安感到一阵虚脱,但眼神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破釜沉舟,已经没有退路。苏青瓷和团队在明处为他坚守,他必须在暗处,为她,为所有人,凿开一条生路。
夜色深沉,西安城墙默然矗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守护。在“归处”民宿亮着的灯火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正在无声而激烈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