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归处是长安 > 第27章 秋夜星火与暗潮将至

第27章 秋夜星火与暗潮将至(1/2)

目录

苏青瓷那个看似不经意却切中要害的建议,像在黑夜里划亮的一根火柴,瞬间照亮了贾长安应对困局的思路。他立刻与秦望舒通了电话,两人一致认为,将“德庆班”项目的核心定位从单纯的“非遗创新”拔高到“匠心守护”与“古法传承”,是应对“墨韵坊”投机取巧行为最有力、也最高明的反击。这不仅契合老韩他们的实际情况,更能唤起文化界和潜在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秦望舒雷厉风行,当即开始着手调整宣传方案的基调,并联系相熟的媒体人,准备释放一些关于“德庆班”老师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工雕刻的深度故事。贾长安则负责与老韩沟通,希望他能配合拍摄一些记录日常创作过程的影像素材。老韩得知有人想用机器糟蹋老祖宗的手艺,本就气愤不已,对贾长安的计划自然是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贾长安异常忙碌,频繁往返于市区、“德庆班”新工作室和秦望舒的研究所之间。苏青瓷则一如既往地守着“归处”,将民宿打理得井井有条,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这片小天地无关。但贾长安能感觉到,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每天无论多晚回来,客厅的灯总是亮着,茶几上总会有一杯温热的茶水或一碗简单的夜宵。有时是一盅冰糖炖梨,有时是一碗小馄饨,有时只是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没有多余的言语,却是一种无声而坚定的支持。两人之间的交流依旧不算多,但眼神交汇时,那种默契与暖意,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浓。

这天晚上,贾长安终于将初步成型的、突出“匠心”主题的宣传方案框架整理完毕,发给秦望舒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续数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身心俱疲,但看到清晰的成果,心中又充满了成就感。他推开椅子,走到二楼的回廊上,想透透气。

夜色已深,月朗星稀。秋夜的凉意沁人心脾,却也带着一种清爽。天井里,苏青瓷竟然也没睡,她披着一件厚厚的披肩,正坐在石凳上,仰头望着星空。月光如水,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安静美好的轮廓。石桌上放着一把小巧的紫砂壶和两个茶杯。

听到脚步声,她转过头,脸上带着恬淡的笑意:“忙完了?”

“嗯,告一段落。”贾长安走下楼梯,来到她身边坐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是上好的普洱熟茶,醇厚温润。

苏青瓷拿起紫砂壶,为他斟了一杯茶,动作行云流水。“喝杯茶,暖暖身子,也定定神。”

贾长安接过茶杯,指尖触碰到她微凉的手指,两人都微微一顿。茶汤红浓明亮,在月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他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液顺喉而下,暖意迅速扩散到四肢百骸,连日的疲惫似乎都被这杯茶熨帖了不少。

“谢谢。”他低声说,目光落在她被月光镀上一层银边的侧脸上,“这几天,也多亏了你。”

苏青瓷轻轻摇头,目光依旧望着星空:“我没做什么。倒是你,很辛苦。”她的声音很轻,像夜风一样拂过贾长安的心田。

两人一时无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喝着茶,听着秋虫最后的鸣叫。气氛安宁而美好,仿佛白日的所有忙碌与焦躁,都被这静谧的夜色稀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在空气中流淌,比月色更醉人。

贾长安看着身边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他忽然觉得,从上海逃离到西安,或许是他人生中最正确的一个决定。不是因为事业出现了转机,而是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能让他心安的人。

“青瓷,”他放下茶杯,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和郑重,“等‘德庆班’这件事过去,一切稳定下来,我想……”

他想说什么?是想正式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还是想规划一个更清晰的未来?话到嘴边,他却有些犹豫了。现在的他,事业刚有起色,还面临着不确定的挑战,是否有资格去承诺什么?

苏青瓷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犹豫,她转过头,清澈的目光直视着他,没有催促,没有回避,只是安静地等待着,眼神里带着一种理解和鼓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