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南韩,神豪开局收购顶级女团 > 第160章 与孙艺珍交流

第160章 与孙艺珍交流(1/2)

目录

刘天昊把收购S.娱乐的事情交给金浩宇他们去负责。作为一个资产上万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刘天昊并不需要自己事必躬亲。

他只需一个命令,自然有手下人去把事情办好。

首尔,中区,新罗酒店。夜幕为这座传统的韩式园林建筑披上了一层静谧而庄重的面纱。不同于往常商务宴会的喧嚣,今夜酒店最大的宴会厅“迎宾馆”外,安保森严,却异常安静。

没有追逐明星的粉丝,没有闪烁不停的闪光灯,只有穿着正式制服的服务生悄无声息地引导着一辆辆低调奢华的黑色轿车驶入。

这里是韩国文化艺术赞助人协会年度慈善晚宴的现场,受邀者非富即贵,更关键的是,他们代表着韩国社会金字塔尖的审美、品味和影响力。

刘天昊的座驾无声地滑行至入口处。

他今晚穿着一身汤姆·福特的暗蓝色青果领晚礼服,剪裁极致合身,没有多余的配饰,只在腕间戴着一块简约的铂金腕表。

他并未携带女伴,在金美珍和一名助理的陪同下,从容下车。与往常被媒体和粉丝包围的场面不同,这里的气氛更加内敛、矜持,空气里飘浮着一种混合了古董沉香、高级香水与权力的微妙气息。

步入宴会厅,饶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刘天昊,眼底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会场布置并未追求金碧辉煌的炫目,而是极具东方美学韵味。

巨大的水墨山水屏风作为背景,宾客们围坐在铺着白色亚麻桌布的中式圆桌旁,桌上的白玫瑰与翠竹盆景相映成趣。

柔和的灯光下,衣香鬓影的宾客们低声交谈,声音控制在恰到好处的分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经过岁月和地位沉淀的从容。

在这里,财富和名望不再是张扬的标签,而是化作了无形的气场和礼仪细节。

刘天昊的出现,依然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

不少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他这个在场中显得过于年轻,却又携带着巨大能量场的新面孔。

几位相识的财阀二代和政界人士主动上前与他寒暄,态度客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刘天昊一一应对,举止得体,言谈间既保持谦和,又不失锋芒,很快便融入了这个顶级的圈子。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全场,最终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停留下来。

那里,几位年纪稍长、气质儒雅的男士正围站着交谈,而被他们自然而然地簇拥在中心的,正是孙艺珍。

她今晚选择了一身浅香槟色的真丝绉纱长裙,款式简约至极,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完美勾勒出她纤细修长的身形。

孙艺珍的头发挽成一个松散而优雅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的颈部线条。脸上妆容清淡,几乎看不出痕迹,却越发凸显出她天然去雕饰的清丽五官和那份经过时光淬炼的、淡定从容的气质。

她手中端着一杯晶莹的香槟,并未多言,只是微微侧头,专注地聆听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老者的谈话。

听得入神时,她会习惯性地抬起左手,用纤细的食指关节,轻轻抵住自己线条精致的下巴,眼神沉静而带着思考的光芒。

那位老者,刘天昊认得,是韩国影坛德高望重的国宝级导演,朴赞郁。他正在谈论的话题,似乎并不轻松。

“……所以,《米拉》的票房失利,在我看来,并非偶然。”朴赞郁导演轻轻摇晃着酒杯,语气带着几分艺术家的执拗和无奈。

“现在的市场,太浮躁了。观众被快节奏的商业片养惯了胃口,对于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作者电影,缺乏耐心。投资方也只看数据,唉……”

他叹了口气,周围几位显然是电影圈内重量级人物的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气氛有些沉闷。

这时,孙艺珍轻轻放下抵着下巴的手指,声音温和却清晰地开口:“朴导演,我觉得,艺术的价值,远不止于票房数字。”

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月光下的湖水,宁静而富有力量,“《米拉》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专业认可,以及它引发的关于人性与社会的讨论,这些是无法用韩元来衡量的。我相信,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

她的话语不卑不亢,既表达了对前辈的尊重,又坚定地扞卫了艺术本身的价值,瞬间将话题从商业失利的沮丧,提升到了对电影艺术本质的探讨层面。

这种不随波逐流、保有独立艺术见解的姿态,让她在几位大导演中间,丝毫不显逊色,反而熠熠生辉。

刘天昊心中一动,知道时机已到。

他端起酒杯,自然地走了过去,在距离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微微颔首,礼貌地打断了交谈:“朴导演,孙艺珍小姐,晚上好。冒昧打扰。”

几人停下交谈,目光转向他。朴赞郁导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当然认识这位近来在商界翻云覆雨的年轻人。

孙艺珍也转过头,看到刘天昊,眼中掠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化为礼貌而疏离的微笑,轻轻点头回礼:“刘会长,晚上好。”

“刚才无意中听到几位在讨论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深感启发。”

刘天昊态度谦逊,目光真诚地看向朴赞郁导演,“朴导演的《老男孩》、《小姐》等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其独特的作者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更是将韩国电影推向了世界。

我认为,这正是艺术性与商业性达到完美平衡的典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