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孔祭酒(2/2)
“可惜啊,如此大才,却行踪飘忽,只知化名‘高明’,不知究竟是何方神圣?若能得见,当面请教,实乃幸事!”
“说到诗才,太子殿下前些时日在渭水所作那首‘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是情深意切,质朴动人,堪称送别诗绝唱啊!”
“不错!太子殿下文武兼备,实乃我大唐之福!若殿下开文学馆,我辈定当投效…”
听着学子们对自己(高明)和太子身份的议论与推崇,李承乾嘴角微扬,端起王林斟满的“玉冰酿”,这酒液呈琥珀色,盛在白玉杯中,冰凉沁人,入口甘冽醇厚,果然名不虚传。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惊喜响起:“哎呀!这不是高明兄吗?高明兄!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李承乾抬头,只见郑昭正从楼梯口上来,一眼就看到了他,满脸笑容地快步走来。他身边还跟着几位同样书生打扮的同伴。
“郑兄。”李承乾含笑点头示意。
郑昭毫不客气地在他这桌坐下,热情地招呼同伴:“来来来,快坐!这位便是我常与你们提起的,才高八斗、深藏不露的林休,林高明兄!曲江那篇惊世序文,便是出自林兄之手!”
几位学子一听,顿时肃然起敬,连忙行礼:“原来是高明兄!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郑昭兴致勃勃,亲自给李承乾斟满酒:“林兄,今日难得相遇,定要痛饮几杯!对了,”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热切,“小弟与国子监孔颖达孔祭酒的侄孙有旧。孔祭酒学究天人,最是爱才。林兄如此大才,若蒙孔祭酒引荐,何愁功名?不如待会儿,小弟引荐林兄去拜会孔祭酒如何?以兄之才,必得祭酒青睐!”
拜会孔颖达?李承乾心中失笑。孔颖达是当世大儒,国子监祭酒,更是他父皇钦定的太子师之一。他若以“林休”身份去拜会自己的老师,那场面…想想都有些荒谬。
他轻轻晃动着白玉杯中的酒液,脸上带着温和却疏离的微笑,婉拒道:“郑兄美意,高明心领了。只是…在下闲散惯了,功名之心淡薄。家中薄有田产,衣食无忧,倒也不必汲汲于仕途。所谓荫庇,不过蒙祖上余泽,安身立命足矣。孔祭酒乃当世大儒,德高望重,在下才疏学浅,岂敢贸然打扰?”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无意科举仕进,又暗示自己是靠祖荫的富贵闲人,与寒窗苦读的学子不同路。
郑昭几人听了,脸上都露出惋惜之色,但也理解。毕竟“高明”展现的才学,更像是名士风流,而非汲汲功名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