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336章 匿名信的审判

第336章 匿名信的审判(1/2)

目录

法院门口的台阶上人来人往,陈默站在大理石柱的阴影里,指间无意识地捻着一张纸条。那是赵天虎早上硬塞给他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别让他们欺负你。他没笑,也没收起来,就这么一直攥在手心,纸边已经被汗水浸得发皱。

法警们神色肃穆地进出大门,记者们扛着相机在警戒线外翘首以盼。陈默低头看了眼腕表,十点十七分,开庭时间到了。

三楼的走廊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他在旁听席前排坐下,将公文包平放在膝头,指尖在上面轻轻叩了两下。包里装着三份关键材料,是苏雪昨夜亲自送来的,说是警方刚刚完成的最终鉴定。

法槌落下,庭审开始。

公诉人缓缓起身,一字一句地宣读起诉书。间谍罪、泄露国家机密、职务侵占,每项罪名都念得格外清晰,仿佛要让每个字都沉入人心。被告席上的张教授穿着熨烫平整的灰色夹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看不出情绪,只有眼睑不受控制地微微颤动。

当传唤证人时,陈默站起身,稳步走向证人席。

他抬眼望去,正好对上张教授投来的目光。那眼神不再像从前在实验室里那般居高临下,反而带着几分闪躲。

请陈述你的身份和与本案的关系。法官说道。

我叫陈默,是东华大学物理系学生,也是通信卫星项目组成员。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法庭里格外清晰,张教授曾是我的导师。

旁听席上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眉头紧锁,几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

辩护律师站起身:请问陈先生,你是否有确凿证据证明我的当事人存在违法行为?还是仅仅出于个人恩怨?

陈默没有急于回答。他打开公文包,取出第一份文件,双手递给书记员。

这是张教授与境外人员王振国之间的通讯记录译码副本。他说,使用的加密方式是国外情报机构专用协议,国内学术界无人掌握。

书记员将文件转呈法官,法官翻阅了几页,眉头渐渐锁紧。

第二份是芯片设计图的复印件,右下角盖着研究所的鲜红印章,但签名栏却是一片空白。

这份图纸原本是我们团队研发的第五代信号处理器。陈默说,但它出现在一家瑞士公司的专利申请材料中,时间比我们提交内部评审早了整整三个月。

他稍作停顿,提交人署名正是张教授。

旁听席顿时骚动起来。一个穿蓝衬衫的男子激动地站起身想要发言,被法警及时制止。

第三份是一叠打印稿。陈默说:这是实验室监控录音的文字整理版。事发当天,张教授在无人状态下自言自语,提到只要拖慢进度两周,对方就能完成数据对接

法官示意播放录音。

音响里先传出沙沙的电流声,随后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经费我已经转出去了,下次见面带实物。他们答应给我儿子办绿卡。

张教授猛地站起身: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伪造的!

你可以申请声纹鉴定。陈默平静地注视着他,在结果出来之前,您自己最清楚真伪。

张教授的嘴唇颤抖了几下,最终颓然坐下。

休庭十五分钟。

重新开庭后,公诉人补充提交了一份国际反间谍机构的协查函,确认王振国组织长期渗透我国科研系统,而张教授的账户在过去两年内收到了七笔来自离岸公司的转账,总额超过八十万元。

法官当庭宣布不再接受无实质依据的辩解。

辩护律师还想就证据合法性提出异议,陈默沉静地说:真正的科学,从来不需要依靠秘密交易来维护。

这句话落下,整个法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接着,旁听席上一位白发老者低声说了句什么,身旁的人纷纷点头。

审判长重新敲响法槌。

进入最后陈述环节时,张教授突然转向陈默,声音发颤:你忘了吗?当年是你求着要进我的课题组!没有我,你连实验室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你现在站在这里指控我,良心不会痛吗?

陈默站得笔直,纹丝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