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邙山血战 千古绝唱破阵曲(1/2)
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冬,北周十万大军卷土重来,权臣宇文护派遣十万大军,由尉迟迥率领,再次进攻洛阳,意图拔掉这颗钉子,直插北齐腹地。敌兵如山崩海啸般,将北齐的军事重镇洛阳围成了铁桶,洛阳是北齐的南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旦失守,北齐将失去中原腹地。
旗帜漫山遍野,攻城锤撞击城门的巨响如同垂死者的心跳。洛阳守将段思文苦苦支撑,箭矢粮草将尽,城墙多处破损,陷落只在旦夕之间。
邺城,北齐皇宫。急报如雪片般飞来,朝堂之上,一片肃杀。刚刚即位不久的后主高纬惊慌失措,望向群臣。
“诸位爱卿,谁愿往救洛阳?”
一片沉寂。周军势大,且有名将尉迟迥、权景宣统领,此行凶多吉少。
就在这时,三人应声出列,声如金石:
“臣,请战!”
众人望去,正是北齐的三根擎天巨柱——太尉段韶、大将军斛律光、与尚书令高长恭(兰陵王)。
武成帝高湛大喜,即刻命段韶为帅,斛律光与高长恭为将,点精骑三万,火速驰援洛阳!
大军昼夜兼程,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直扑邙山。时值严冬,北风如刀,但齐军将士胸中燃烧着救国的烈焰。此时的洛阳已被北周军队围困数月,金墉城(洛阳西北角的要塞)更是危在旦夕。当北齐援军抵达邙山时,发现北周军队已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
段韶立于山巅,俯瞰周军连绵营寨,冷静分析:“敌军连胜,其志必骄。我军宜据守邙阪,以逸待劳,伺机破敌。”
然而,战机瞬息万变。当看到洛阳城头烽烟将熄,深知不能再等。
段韶分析局势后,决定采用 “诱敌深入” 之计:先派少量骑兵骚扰周军,待其疲惫后再全军出击。高长恭与斛律光对此表示赞同,并主动请缨担任先锋。
战斗开始后,段韶按照计划佯败撤退,北周军队果然中计,倾巢而出追击。当周军进入预设战场后,段韶下令吹响号角,北齐伏兵四起,周军顿时大乱。
就在此时,高长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亲自率领,径直冲向周军的核心阵地 —— 金墉城下。唯有以“奇兵”直插心脏,方能扭转战局。他的目标,不是击溃周军,而是——冲破重重包围,杀到洛阳城下,与守军会合,里应外合!
他转身,面对亲自挑选的五百名死士,声音穿透面具,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弟兄们!洛阳危在旦夕,国家兴亡,在此一举!我高长恭,今日与诸君同生共死!目标只有一个——”
他长槊直指周军包围圈最密集的核心:
“杀到洛阳城下!”
“杀!杀!杀!”五百人的怒吼,汇聚成一股冲天的杀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