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 > 第197章 密林险象生,智斗熊狼虎

第197章 密林险象生,智斗熊狼虎(1/2)

目录

程立秋的身影彻底融入黑瞎子岭的莽莽苍苍之中。初始几日,他还能依稀辨认出一些老一辈采参人留下的、几乎被岁月抹平的“兆头”(标记),比如某棵特定形状的老榆树,或者一块形似卧牛的巨石。但越往深处走,人类活动的痕迹便愈发稀薄,直至完全消失。他真正踏入了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老戗子”。

这里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带着亿万年来落叶腐烂形成的、厚重而甜腥的腐殖质气息。树木不再是外围那般规整,而是恣意地生长着,几人合抱的红松、鱼鳞松直插云霄,树冠在高处交织成一片几乎不透光的墨绿色穹顶。林下光线幽暗,如同黄昏提前降临。脚下是厚厚的、不知堆积了多少年的海绵状苔藓和落叶层,踩上去悄无声息,却也可能暗藏着危险的泥沼或空洞。

程立秋的神经始终紧绷着。他左手紧握索宝棍,每一次探出都极其谨慎,既要拨开缠绕的刺藤和带毒液的“蜇麻子”(荨麻),也要防备可能盘踞在草丛或低矮树枝上的毒蛇。他的右手则习惯性地虚按在腰间的猎刀柄上,背后的步枪也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取下。他的耳朵捕捉着林中的每一种声音——远处啄木鸟“笃笃”的敲击声,近处松鼠啃食松塔的细碎声响,甚至是风吹过不同树梢时发出的、细微的差异声。任何不和谐的、预示着危险的动静,都逃不过他猎人本能的警觉。

第三天下午,他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下,发现了一串新鲜而硕大的脚印。脚印深深陷入湿润的泥土,趾印清晰,掌垫宽厚,带着明显的爪痕。是黑熊!而且从脚印的大小和深度判断,这头熊体型不小,很可能正值壮年。

程立秋蹲下身,仔细勘察。脚印周围有被翻动的泥土和腐烂的树根,显然是黑熊在挖掘蚁穴或寻找植物根茎充饥。他捻起一点带唾沫的湿泥,放在鼻尖闻了闻,腥膻味还很浓烈。“过去不到两个时辰。”他心中判断。这头熊的活动区域很可能就在附近。

他没有选择硬碰硬。寻参人讲究的是“避”而非“斗”,与这种山林中的霸主发生冲突,无论胜负,都得不偿失。他仔细记下黑熊脚印的走向,决定绕开这片区域,向另一侧的山脊行进。他利用风向,始终让自己处于黑熊的上风位,避免气味被对方捕捉到。同时,他更加留意周围树木上的抓痕和蹭痕,那是黑熊标记领地的方式。

果然,在绕过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后,他远远瞥见一个棕黑色的庞大身影,正在一片开阔的洼地里,慢悠悠地翻动着倒木,寻找着甲虫的幼虫。那厚实的皮毛在透过林隙的光斑下闪着油光,粗壮的四肢充满了力量。程立秋屏住呼吸,借助树木的掩护,悄无声息地迅速远离,直到再也看不到那身影,听不到那窸窣的翻动声,才稍稍松了口气。

夜幕降临,原始森林的夜晚远比白天更加危险和活跃。程立秋不敢在低洼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宿营,那里是野兽夜间饮水的必经之路。他选择了一处背靠巨大岩壁、相对干燥且视野开阔的小高地。他用索宝棍和猎刀清理出一片空地,收集来一些干燥的枯枝和富含松脂的“明子”。

点燃篝火需要格外小心。他先用油布搭了一个简易的小棚,确保火星不会引燃周围干燥的苔藓和落叶。然后用火镰反复敲击火石,迸射的火星引燃了随身携带的、用艾草绒制成的火媒,再小心地吹燃,点燃了松明。橘红色的火焰跳跃起来,驱散了浓重的黑暗和寒意,也带来了些许安全感。

他将火堆生在营地中央,又在外围用折断的、带刺的灌木枝设置了一道简单的警戒圈。任何大型动物试图靠近,都会弄出响声。然后,他才就着火光,啃了几口硬邦邦的肉干和炒面,喝了点水壶里已经变得温吞的水。

夜晚的森林并不寂静。各种奇怪的鸣叫、窸窣声、以及远处不知名野兽的嚎叫,此起彼伏。程立秋抱着枪,靠坐在岩壁下,篝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他不敢深睡,只能闭目养神,耳朵却竖得像猎犬一样,捕捉着任何一丝异常的声响。

下半夜,一阵低沉而悠远的狼嚎,由远及近,清晰地传入了他的耳中。不是一头,而是一群!嚎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带着一种原始的野性和嗜血的渴望。

程立秋瞬间睁开了眼睛,睡意全无。他轻轻拉动枪栓,将子弹推上膛,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火光映照不到的黑暗森林。狼群的嚎叫声似乎在围绕着他的营地打转,时左时右,时远时近,像是在试探,又像是在寻找进攻的机会。

他知道,狼群惧怕火光。他立刻往火堆里添加了几根粗大的、耐烧的松木,让火焰燃烧得更旺,噼啪作响,火苗蹿起老高,将营地的范围照得更亮了些。同时,他拿起两根干燥的木棍,有节奏地互相敲击,发出“梆梆”的脆响,模拟人类活动的声音,进一步威慑狼群。

狼群的骚扰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它们似乎对这个散发着火光和奇怪声响的“入侵者”心存忌惮,始终没有真正发起攻击。最终,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密林深处。程立秋紧绷的神经这才稍微放松,但依旧不敢大意,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直到东方天际泛起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