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雍正12(1/2)
过了七天,正是钦天监精心择选的吉日,紫禁城上空的天色碧蓝如洗,几缕薄云宛若上好的轻纱,为这庄严肃穆的皇城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意味。宫道之上早已铺就了崭新的红毡,两侧矗立着身着锃亮甲胄的侍卫,纹丝不动,如同泥塑金雕的神像。由皇后亲自主持的册封礼,在太和殿前盛大而隆重地完成了。整套礼仪繁复而冗长,从祭告天地到谒告太后,从接受金册金宝到受内外命妇朝拜,环佩叮当,衣香鬓影,每一步都遵循着古礼,彰显着皇家的威仪与恩宠。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于丹陛之下,看着那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册宝被郑重地交予新晋的妃嫔手中,心中各有所想,面上却俱是恭敬谦卑的神情。钟鼓齐鸣,雅乐悠扬,这场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盛典,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而虚幻的光芒。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喧嚣与荣光,似乎都与储秀宫偏殿的小鱼毫无干系。她根本不管这些。殿外是礼乐喧天,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小鱼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眼神却早已飘向了远方,仿佛那庄严的礼乐声不过是些扰人的噪音。她的心思,全然不在这些浮于表面的荣宠之上。她正忙着呢,忙着指挥她早已笼络至麾下的得力干将——苏培盛、以及另外几位被她的人格魅力或因势利导争取过来的太监宫女,悄无声息地收集着内务府层层掩盖下的贪污罪证。
这收集罪证的过程,远比她最初设想的要复杂和深入。起初,或许只是几笔账目对不上,或是几件宫中之物流落到了不该在的地方。但随着苏培盛等人按照小鱼的指示,像抽丝剥茧一般,顺着那细微的线索往下深挖,触及到的真相却越来越可怕。那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贪墨,而是一张盘根错节、渗透了宫廷每一个角落的巨网。从宫份用度的克扣,到营造工程的虚报;从各地贡品的截留,到皇家田庄的侵占。内务府下辖的七司三院,几乎无一干净,各级官员、大小太监,乃至有头有脸的包衣世家,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形成了利益输送的牢固链条。他们互相包庇,彼此勾结,竟将皇帝的私库和国家的税银,当成了他们可以随意取用的钱庄。账册之上,一笔笔触目惊心的数字,一桩桩巧立名目的开销,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看着苏培盛等人冒着风险呈上来的、越来越厚的证据汇总,小鱼的眉头微微蹙起,她并非感到恐惧,而是一种混合着荒谬与愤怒的情绪。她甚至在脑海中,用她那种独有的、带着点漫不经心却又直指核心的语气,向那冥冥中与她相伴的系统发问:“这个位面的包衣是疯了吗?怎么这样大胆,简直是把紫禁城当成了他们自家的钱袋子,予取予求?”
脑海中,那个非人的、冷静的声音很快回应了她:“并非是他们突然疯了,而是宿主您,作为人鱼始祖,在这个世界适应的过程中,精神力量与思维敏锐度正在稳步提升,越来越能干了。您的人类形态大脑,开发和应用程度远比此位面原生个体要高得多。因此,您所指导的调查,思路更清晰,方向更精准,挖掘得自然也更为深入一些。许多以往被巧妙掩盖的蛛丝马迹,在您的洞察力下,都无所遁形。”
“哦——”小鱼拖长了尾音,原本蹙起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绽开一个明媚而了然的笑容。系统的解释让她感到由衷的高兴。这高兴并非源于掌握了多少人的生杀予夺之权,也并非因为查出了多少肮脏的勾当,而是源于系统话语中透露出的那个更深层次的信息——她的能力在恢复,在增强。她几乎是带着点雀跃地追问:“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更早地完成这个位面的任务,更早地回到水星去了?”那片蔚蓝的、属于她的海洋,始终是她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归处。
系统冷静地给她发热的头脑泼了一小盆冷水,语气依旧平稳无波:“宿主请勿过于乐观。任务的完成度固然重要,但回归的‘时机’同样关键。必须等待此方位面的因果线发展到合适的节点,能量波动达到稳定阈值,才能启动回归程序。而且,即便启动了回归程序,宿主您,作为人鱼始祖在此界的化身,也必须遵循位面基本法则,照常活到这副躯体自然寿命终了,才能彻底脱离,前往水星。这是规则,无法强行逾越。”
“知道了,知道了。”小鱼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脑海中系统的唠叨,“整天就怕我嫌麻烦,一个想不开提前了结了自己,坏了你的规矩是不是?放心好了,现在本始祖觉得这地方还挺好玩儿的,用你以前教我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她略一思索,脸上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一字一顿地,带着点新奇和得意的语气说道:“此—间—乐,不—思—蜀!”
系统那平板的电子音似乎也带上了一丝几不可查的愉悦波动,回应道:“唉呀妈呀!宿主您的记忆能力也显着提升了!连锁性记忆已经形成,再不是最初那个只有七天记忆周期的状态了!这真是巨大的进步!”系统的“语气”里,充满了类似“老怀甚慰”的情绪。
与小系统的插科打诨结束,小鱼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那厚厚一摞罪证上。她收敛了笑容,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这些纸页,如今已不仅仅是罪证,更是她用来搅动这潭死水的石头。她命人将这些整理了数日、条分缕析、证据链相对完整的核心部分,秘密送往了毓庆宫和怡亲王府,直接交到了胤礽与胤祥手中。
这两个皇子,一个曾是帝国合法的继承人,深谙政治斗争的波诡云谲,一个以干练务实着称,对财政吏治颇有见解,正是处理此类惊天大案的最佳人选。小鱼并未给予他们过多的指示,只是将权力下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彻查,严办。
就在胤礽与胤祥接到密报,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证据、部署人手,准备掀起一场巨大风暴的时候,从西北边境传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军报上说,直亲王胤禔在西北取得了大捷,击溃了准噶尔部的主力,扬了国威。然而,在这场胜利之中,也伴随着一个不那么和谐的音符——那位以骁勇善战着称,但也渐露骄纵之气的年羹尧将军,在此次战役中不幸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身亡,马革裹尸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小鱼正对着一盘新进贡的水晶葡萄。她拈起一颗晶莹剔透的果子,放入口中,甜美的汁液在唇齿间蔓延开。她微微眯起眼,对于年羹尧的结局,她心中并无太多波澜,甚至隐隐有一丝更高兴的情绪。此人能力虽有,但野心勃勃,历史上也并非安分守己之辈,如今这般结局,倒也省去了日后可能的许多麻烦。她轻轻吐出葡萄籽,心想,这西北的胜利,来得正是时候,正好可以为京中的清洗,提供一个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
很快,胤礽与胤祥就将详细的行动方案呈报了上来。他们调动了步军统领衙门、以及皇帝直接掌控的粘杆处等可靠力量,布下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小鱼只是粗略地看了一眼,便摆了摆手,道:“既已交给你们,便看着办吧,本宫只要结果。”她再次强调了放权的态度。
行动之日,京城九门在黎明时分骤然封闭,沉重的城门轰然关闭,守城官兵得到了死命令:只许进,不许出!任何试图强行出城者,格杀勿论。一时间,京畿重地,气氛陡然紧张起来。紧接着,一队队顶盔贯甲、手持利刃的兵士,按照早已拟好的名单,如狼似虎地扑向了京城内各处包衣人家的府邸。无论是权倾一时的内务府大臣之家,还是看似不起眼、实则油水丰厚的各司主事之宅,无一例外,全部被官兵团团围住,许进不许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