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追踪海鹰(1/2)
父亲顾弘毅留下的录音与研究资料,如同一幅精密而宏大的战略地图,在顾承翊面前徐徐展开。这不仅让他明白了过去的牺牲,更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与潜在的敌人。安全屋的密室成了临时的战略指挥中心,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悲伤,而是凝重与锐意。
连续数日,顾承翊、林明远、顾弘轩以及苏瑶几乎不眠不休,投入到对顾弘毅遗留资料的分析中。那些手写的笔记、复杂的能源结构图,以及对G.H.和“鬼船”行为模式的分析预测,都显示出顾弘毅在最后时刻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舅舅,父亲在这些预案中,多次提到一个代号‘海鹰’(Sea Hawk)的联络点或中转站,他认为这是G.H.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一带进行灰色交易、物资转运和情报汇集的关键节点。”顾承翊指着一份泛黄的、用特殊密码书写后被解译的文件说道。
林明远凑近细看,眉头紧锁:“‘海鹰’……我当年在协助你父亲调查时,也隐约捕捉到过这个代号的存在,但它就像幽灵一样,每次刚要触及就消失无踪。G.H.非常谨慎,这个‘海鹰’很可能不是固定的地点,而是一个流动的、或者有多个备用地址的隐秘网络。”
苏瑶操作着离线电脑,调出顾弘毅留下的地理信息分析模块,结合近些年的公开航运数据和非公开的(林明远渠道提供的)可疑船只动向,进行交叉比对。“你们看,根据父亲(她已自然地随顾承翊称呼)标注的G.H.物资偏好和行动频率,以及近几年在马六甲海峡、南海乃至爪哇海周边区域出现的、行踪诡秘的高性能船只信号,‘海鹰’的核心活动区域,大概率锁定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东部,或者菲律宾南部海域。那里岛屿星罗棋布,航道复杂,是设立隐秘据点的理想场所。”
顾弘轩抱臂站在一旁,沉声道:“葛宏那个老狐狸,把他老子的那套玩得出神入化。‘鬼船’在主流航线上兴风作浪吸引注意力,真正的命脉却藏在这种‘千岛之国’的阴影里。我们直接杀过去?”
“不,不能莽撞。”顾承翊果断否定,“父亲留下的教训之一,就是绝不能低估G.H.的渗透力和反击决心。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对手,而是一个盘踞阴影中数十年的庞然大物。直接闯入他们的核心区域,无异于自投罗网。”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东南亚海域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我们需要一个‘向导’,或者一个足够分量的‘诱饵’,既能让我们切入‘海鹰’的网络,又不至于过早暴露自己。”
“‘向导’……”林明远若有所思,“弘毅的笔记里提到过一个名字,叫‘巴扬’(Bayan),据说是个在荷属东印度时期就存在的、专精于海上隐秘物流的家族的后裔,在爪哇海到苏拉威西一带势力根深蒂固,黑白两道通吃。他们家族祖训是‘只运货,不问来由’,但收费极高,而且只接他们认可的‘大生意’。G.H.很可能通过他们进行某些关键物资的转运。”
“巴扬……”顾承翊重复着这个名字,眼神微亮,“找到他,或许就能找到通往‘海鹰’的捷径。但我们以什么身份接触?普通的商人可入不了这种地头蛇的眼。”
苏瑶忽然开口:“我们可以伪装成寻求特殊能源元件运输渠道的科研机构代表。‘曙光’项目涉及的一些特殊材料和设备,正是G.H.也会感兴趣并严格管控的。以此为切入点,合乎逻辑,不易引起怀疑。我可以通过网络伪造一个位于欧洲的、背景干净的离岸研究公司身份。”
“这个思路可行。”林明远表示赞同,“我会动用关系,设法放出风声,就说有一批敏感的‘高能物理实验器材’需要从欧洲经东南亚转运至某个太平洋岛国,寻求可靠且……不问太多的运输伙伴。看看能不能引起‘巴扬’或者其关联方的注意。”
计划迅速制定。顾弘轩负责利用顾家尚存的、未被G.H.完全监控的海外渠道,准备伪装用的设备和资金;苏瑶和林明远负责构建虚假身份和散布信息;顾承翊则统筹全局,并深入研究顾弘毅对G.H.行动模式的预测,试图找出“海鹰”可能的具体运作规律。
一周后,鱼饵奏效了。
一个加密的联络信号,通过林明远设定的中间人,传递了过来。对方自称代表“巴扬物流”,对那批“高能物理实验器材”表示了兴趣,但要求与委托方的核心决策人进行面对面会谈,地点定在印度尼西亚望加锡(Makassar)的一家古老香料仓库改建的私人会所。
望加锡,苏拉威西岛的海港重镇,历史上就是香料贸易的中心,如今依然是通往东部群岛的重要门户。将见面地点选在这里,既显示了对方的地域控制力,也符合其隐秘的行事风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