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二轮问询(2/2)
在他否认的同时,他的右手不自觉地反复摩挲着杯壁,显露出内心的不安。
当秦风追问到韩奕是否在近期向他咨询过集团早期历史,特别是关于沈卫东的事情时,这位叔公的瞳孔微微放大,虽然立刻摇头否认,但那一瞬间的惊愕和随之而来的强自镇定,被秦风精准捕捉。
“奕儿那孩子……对老事情是有点好奇,问过几句,但我年纪大了,很多事记不清了,也没跟他说什么。”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之前的微表情已经出卖了他。
在对韩兆文的问询中,秦风重点攻击了他使用预付费电话的问题。
“韩先生,你坚持说那个预付费号码只是偶尔使用,不想被打扰。但我们查到,在韩奕死亡前一周,你使用这个号码与一个归属地不明的号码有过三次通话,每次时长都不短。能解释一下通话对象和内容吗?”
韩兆文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苏晓,才强作镇定地回答:“是……是一些私人朋友,聊点闲天,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他的眼神飘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示出紧张和心虚。
苏晓适时介入:“秦队长,我当事人的私人通讯内容受法律保护,与本案无关。”
秦风没有纠缠,但韩兆文的反应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除了利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嫌疑人的心理破绽,秦风团队还通过交叉比对不同家族成员的证词,发现了诸多细微却关键的矛盾之处。
关于家宴结束的准确时间,韩雪晴回忆是“十点半左右”,韩建明说是“大概十点四十”,而一位佣人则坚称“收拾完餐厅都快十一点了”。
虽然时间差不大,但在需要精确到分钟的时间线重建中,这些差异显得格外刺眼。
关于谁最后见到韩奕,除了公认的餐厅门口分别,一位住在二楼客房区域的旁系女眷声称:“我大概十点五十回房时,好像瞥见奕少爷书房门缝下还有光,但不确定是不是他进去了。”
这与韩奕十点四十三分进入书房的时间点存在出入,要么是她的记忆有误,要么就是当时书房还有其他人?或者她看到的光线另有原因?
更令人起疑的是关于当晚声响的描述。
一位住在书房正下方一楼的园丁助手说:“我睡得晚,大概十一点多的时候,好像听到楼上书房有关窗户的‘哐当’声,有点响,我还纳闷了一下。”
但住在书房同层、距离更近的几位家族成员和佣人,却都表示“没听到什么特别响动”。
如果园丁助手听到的声音属实,那是否意味着在韩奕进入书房后,还有人接触过那扇被确认从内部锁死的窗户?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证词矛盾,像散落在迷雾中的珍珠,被秦风团队一一拾起。
它们暂时无法直接指向真凶,却清晰地勾勒出官方叙述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有人在时间、空间和事件的描述上,说了谎,或者隐瞒了部分真相。
每一个矛盾点,都可能是一个隐藏的突破口。
秦风将微表情解读发现的疑点和证词矛盾梳理出的时间线漏洞,逐一标注在案情分析板上。
韩建明在关键问题上的瞬间僵硬,某位叔公谈及沈卫东时的惊愕,韩兆文对神秘通话的紧张,以及那些无法自圆其说的证词矛盾……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正慢慢汇聚,指向一个更加复杂和黑暗的真相。
凶手依然隐藏在暗处,但秦风感觉,那张无形的网,正在一点点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