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资本暗刃(2/2)
“欧阳主编,两件事。第一,立刻联系和我们关系最铁的那几位餐饮评论家和财经记者,不用直接辟谣,就请他们客观报道一下‘何记’近期在菜品创新、学堂发展和新加坡合作上的实际进展,用正面新闻对冲负面消息。第二,帮我约一下‘丰裕资本’的郑总,我记得他以前对消费品品牌很感兴趣,为人也正派。”
何雨柱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稳定舆论,另一方面,主动寻找真正有实力、有远见的战略投资者,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来粉碎谣言。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必须学会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抵御资本的攻击。
几天后,在欧阳文山的安排下,何雨柱与“丰裕资本”的创始人郑总在一家安静的茶室会面。郑总年约五十,气质儒雅,是业内少数注重企业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套利的投资人之一。
何雨柱没有绕弯子,直接将目前遇到的困难和“何记”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盘托出,包括对预制菜和海外拓展的构想,也坦诚了面临的质疑。
郑总安静地听着,偶尔问几个关键问题。最后,他沉吟片刻,说道:“何先生,不瞒您说,最近市场上的风声,我也有所耳闻。但这种针对成长性企业的恶意做空,并不罕见。我看重的是企业的基本面和团队的执行力。‘何记’的品牌价值、您的手艺和团队,是别人抄不走的护城河。至于预制菜赛道,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关键看产品差异化和品牌赋能。”
他顿了顿,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有时候,危机也是机会。如果何先生有兴趣,丰裕资本可以考虑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介入,不仅提供资金,还可以在供应链整合、渠道拓展上提供资源。当然,前提是,我们需要对‘何记’有一个更深入的尽调。”
何雨柱心中一动。郑总的话,说到了点子上。这或许正是“何记”突破当前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但引入战略投资者,意味着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风险与机遇并存。
“郑总,您的诚意我心领了。”何雨柱谨慎地回应,“合作是大事,需要从长计议。我们双方可以先接触看看,增进了解。”
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虽然没有立即达成协议,但无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回家的路上,何雨柱思绪万千。他意识到,随着“何记”越做越大,面临的挑战早已超出了厨房和酒楼的范畴,进入了更复杂的资本和商业世界。他不能再仅仅依靠厨艺和人情来应对,必须学习和掌握新的游戏规则。
他将与郑总会面的情况告诉了娄晓娥和何晓。娄晓娥有些担忧:“柱子,引入外面的资本,会不会失去对‘何记’的控制权?”
何晓却显得很兴奋:“爸!这是好事啊!丰裕资本是正规大机构,有他们背书,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而且有资金和资源支持,我们的预制菜项目能更快落地!”
看着妻子和儿子截然不同的反应,何雨柱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他既要守护好“何记”这块凝聚了半生心血的招牌,又要为它寻找一条能适应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控制权也好,发展速度也罢,核心还是我们自身要硬。”何雨柱最终说道,“不管有没有资本合作,‘何记’的味道不能变,对客人的心不能变。其他的,都是手段。晓儿,尤其是你,预制菜的项目要加速,但品质把关必须更严,这是我们的根本!”
夜色渐深,何雨柱站在窗前,望着维多利亚港的璀璨灯火。资本的暗刃已然袭来,躲是躲不掉的,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在这片更凶险的江湖中立足。一场关于“何记”未来命运的新战役,已经悄然打响。这一次,战场不在厨房,而在看不见的资本暗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