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的气运之眼 > 第35章 黑吃黑

第35章 黑吃黑(1/2)

目录

黑煞三狼的离奇失踪,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矿脉底层修士与矿工之间,激起了一阵短暂而压抑的议论涟漪。各种猜测在阴暗的矿洞与简陋的营房间流传——或许是遭遇了罕见的强大妖兽,或许是分赃不均内讧致死,又或许是踢到了某块意想不到的铁板。但议论归议论,却无人深究,也无人敢去深究。在这片法外之地,人命贱如草芥,昨日还在一起喝酒吹嘘的同伴,今日便曝尸荒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用不了多久,他们的名字便会和无数消失在这里的人一样,被彻底遗忘。

屠执事得知消息后,那张本就冷硬的疤脸更是阴沉得能拧出水来,独处时,眼神中偶尔会闪过一丝惊疑与难以察觉的忌惮。他接连几日加强了矿脉的巡视,尤其是苏杨所在的那片区域,明里暗里的“关注”多了不少。但他终究没敢再轻易派出第二波人手,苏杨干净利落地解决掉“黑煞三狼”,展现出的实力远超他的预估,这让他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看似只有炼气五层(表面)的年轻人的危险程度,以及继续动手可能带来的反噬风险。

苏杨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乐得暂时清静。他依旧每日完成那枯燥的巡逻任务,身影在荒凉的黑石山脊上显得格外孤寂。但回到石屋后,他便投入到近乎疯狂的修炼之中。矿脉恶劣的环境,灵气稀薄且混杂阴寒魔气,对普通修士而言是煎熬,但对他而言,却成了锤炼意志与肉身的绝佳磨刀石。那部得自云雾泽秘境的残缺古炼体功法《铜身诀》,在这种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下,进展反而比在灵气充裕的内门时更快了几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肌肉纤维变得更加紧密,骨骼密度提升,皮肤韧性增强,纯粹肉身的力量、速度与耐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举手投足间,都蕴含着一股内敛的爆发力。

除了炼体,炼丹也未曾落下。石屋一角,一个小巧的丹炉几乎从未彻底冷却。他利用从黑煞三狼以及日常积累的药材,不断炼制着聚气丹、回春散,甚至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培元丹。在一次次控火、融液、凝丹的过程中,他对灵力的微操掌控越发精细入微,神识也在这种高强度的运用下,变得愈发凝练。

水到渠成,厚积薄发。

就在抵达矿脉满一个月的那天夜里,苏杨盘坐于石屋蒲团之上,周身灵气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漩涡,疯狂涌入他体内。丹田之中,灵力湖泊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那层无形的壁垒。终于,在一声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如同蛋壳破碎的轻响后,壁垒轰然洞开!更广阔的空间被开拓,更磅礴精纯的灵力奔腾流转,贯通了数条以往晦涩的细微经脉!

炼气六层!

苏杨缓缓睁开双眼,眸中精光内敛,周身气息比之突破前强大了何止一倍!灵力总量与精纯度暴涨,神识探查范围扩大了近五成,就连那一直受天地规则压制的模糊气运感应,也似乎随之变得清晰了那么一丝,对周遭吉凶祸福的预兆,对他人情绪恶意的捕捉,都变得更加敏锐。此刻的他,有绝对的自信,若是再面对黑煞三狼那个级别的对手,根本无需任何偷袭算计,仅凭手中无名剑,正面交锋便能将其彻底碾压!

修为的提升,带来了更强的底气。苏杨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哨点附近活动。他开始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那些被标记为“危险”、人迹罕至的矿脉更深层区域。据一些在此混迹多年的老矿工在酒酣耳热后透露,那些废弃多年的深层矿洞,虽然环境复杂诡异,常有难以名状的妖兽出没,但也偶尔会发现一些伴生的、价值远超普通黑曜石的稀有矿物,甚至是某些只在至阴之地才能生长的、蕴含着精纯阴属性能量的灵草,对于修炼特定功法或炼制某些偏门丹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一日,天光未亮,苏杨便悄然离开了哨点。他选择了一条据说是数十年前因一次严重坍塌而被废弃的主矿洞分支。洞口被乱石半掩,藤蔓缠绕,透着一股荒凉死寂的气息。

踏入矿洞,光线骤然暗淡,只有岩壁上一些散发着微弱磷光的苔藓提供着可怜的光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混合了万年土石沉淀的腐朽气息、金属氧化后的锈味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令人心神不宁的阴冷感。脚下坎坷不平,碎石遍布,偶尔有冰冷的水滴从头顶岩缝落下,发出“嘀嗒”的声响,在这绝对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更添几分阴森诡谲。

苏杨将《敛息术》运转到极致,脚步轻若鸿毛,几乎不发出任何声音。无名剑并未出鞘,只是紧握在手中,暗金色的剑柄传来温润而可靠的触感。他的气运感应提升到了极限,如同无形的蛛网向四周蔓延,警惕地感知着黑暗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险——无论是潜伏的毒虫妖兽,还是诡异的能量陷阱。

矿洞曲折向下,岔路极多,如同迷宫。苏杨凭借着气运感应中对能量流动的微弱指引,选择了一条阴气似乎更为浓郁的方向。前行了约莫数里,地势逐渐开阔,空气中的阴寒之气也越发浓重,甚至让他呼出的气息都带上了白雾。

忽然,他脚步一顿,敏锐地捕捉到,在前方一个不起眼的岔路口,左侧那条更为狭窄幽深的矿洞深处,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却异常精纯的能量波动。那波动带着一种奇特的属性,既有地底阴脉特有的【阴寒】死寂,又蕴含着一种近乎本源般的【纯净】生机,两种矛盾的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有灵物!”苏杨心中一动,警惕性提到最高,小心翼翼地朝着那个方向摸去。

拐过一个急弯,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天然石窟。石窟约有十丈见方,顶部垂下些许散发着幽蓝微光的钟乳石。石窟中央,有一个不过丈许方圆的黑色水潭,潭水漆黑如墨,粘稠得仿佛不是液体,水面没有丝毫涟漪,散发着惊人的、足以冻结灵魂的阴寒之气,使得整个石窟的温度都比外面低了一大截。

而就在水潭边缘,几处岩石的缝隙之间,生长着寥寥数株奇异的植物。它们通体漆黑,仿佛由最纯净的墨玉雕琢而成,茎秆纤细却坚韧,叶片如同无数只微缩的鬼手,紧紧蜷曲着,表面流淌着一种幽暗的光泽。那股奇特的能量波动,正是从这几株小草身上散发出来的。

“阴魂草!”

苏杨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喜色。他在宗门的灵植图鉴上见过此物的记载!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阴属性灵草,只生长于极阴之地,且往往伴有阴脉泉眼。它是炼制多种高阶丹药,尤其是那些涉及滋养、壮大甚至修复修士神魂的珍贵丹药时,不可或缺的顶级辅药!因其生长条件苛刻,采摘不易,在外界坊市中往往有价无市,一株品质上乘的阴魂草,价值足以媲美数件普通的黄阶上品法器!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没有立刻上前。越是珍贵的灵物,附近往往越有可能潜伏着守护妖兽或者其他危险。他再次仔细地用气运感应扫描整个石窟,确认除了阴魂草和水潭本身散发的阴寒气息外,并无其他活物或明显的陷阱能量波动。

就在他稍稍放松警惕,准备上前采摘时,异变再生!

气运感应猛地传来一阵尖锐的预警!并非来自前方,而是来自石窟另一侧,那片被几根粗壮石柱遮挡的浓郁阴影之中!一股极其隐晦、却带着赤裸裸【贪婪】与冰冷【杀意】的波动,如同毒蛇吐信,锁定了他的身形!

有人!而且来者不善!

苏杨立刻止住脚步,身形微微下沉,无名剑瞬间横于胸前,剑尖遥指那片阴影,声音冰冷如霜:“鬼鬼祟祟,滚出来!”

阴影一阵不自然的蠕动,仿佛有什么东西从中剥离。随即,两道身影缓缓走了出来,彻底暴露在石窟幽蓝的微光下。

左边一人,身材高瘦如同竹竿,面色是一种不健康的惨白,眼窝深陷,瞳孔中带着一丝邪气。他手中握着一柄约一人高的白骨长幡,幡面以某种不知名生物的皮鞣制而成,上面用暗红色的颜料绘制着扭曲的符文,隐隐有黑气缭绕,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和阴邪之气。其修为,赫然是炼气八层巅峰!

右边一人,则矮胖敦实,满脸横肉,一双小眼睛闪烁着凶残贪婪的光芒。他肩上扛着一把门板般宽厚的鬼头砍刀,刀身厚重,刃口闪烁着寒光,似乎饮过不少鲜血。修为稍逊,是炼气八层中期。

两人身上都带着一股长期在刀口舔血、杀人越货积累下的浓重煞气,眼神彪悍,显然是在这黑水矿脉中横行惯了的亡命之徒。

“嘿嘿嘿……”那矮胖修士率先发出夜枭般难听的狞笑,小眼睛死死盯着苏杨,又扫了一眼潭边的阴魂草,舔了舔厚厚的嘴唇,“小子,鼻子挺灵啊?居然也能找到这里。不过,这阴魂草,可是我们‘阴煞双雄’先盯上的肥肉,识相的,赶紧自己滚蛋,还能留条小命!”

那高瘦修士则阴恻恻地补充道,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带着一股摄人心魄的寒意:“看你年纪轻轻,修炼到炼气六层也不容易。把你身上的储物袋留下,算是买路财,我们兄弟或可大发慈悲,饶你不死。”他手中的白骨幡无风自动,散发出更浓郁的阴邪气息,显然是在施加压力。

原来是打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黑吃黑的主意。苏杨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矿脉之物,天生地养,见者有份。二位如此霸道,开口就要夺人财物,不合这里的规矩吧?”

“规矩?”矮胖修士像是听到了世间最好笑的笑话,夸张地大笑起来,脸上的横肉乱颤,“在这黑水矿脉,老子们的拳头就是规矩!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大哥,别跟他废话,动手做了他,灵草和储物袋都是我们的!”

话音未落,那高瘦修士眼中寒光一闪,不再多言,猛地摇动手中那柄白骨幡!

“呜呜呜——!”

霎时间,石窟内阴风怒号,鬼哭狼嚎之声大作!那白骨幡上黑气暴涨,数道模糊扭曲、面目狰狞的黑色鬼影从幡中尖啸着冲出!这些鬼影仿佛由纯粹的怨气与阴魂凝聚而成,散发着阴寒刺骨的气息,所过之处,连空气都似乎要冻结,它们挥舞着利爪,张牙舞爪地扑向苏杨,不仅能侵蚀修士的护体灵力,更能直接攻击神魂,令人心神摇曳!

与此同时,那矮胖修士怒吼一声,周身肌肉贲张,土黄色的灵力光芒覆盖全身,如同披上了一层岩石铠甲。他双手握住那门板大的砍刀,脚步重重一踏,地面微震,整个人如同一辆失控的蛮牛战车,带着一股惨烈的气势,刀风呼啸,势大力沉地朝着苏杨拦腰横斩而来!看那架势,分明是想将苏杨一刀两断!

两人一个施展邪门法器远程干扰,一个凭借蛮力近身强攻,配合娴熟,时机刁钻,显然是做惯了这种杀人夺宝的勾当,经验老辣。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致命围攻,苏杨眼神瞬间冰冷如万载玄冰。他脚下步伐玄奥一变,身形如同失去了重量,又如同融入风中,在间不容发之际,于方寸之地留下道道残影,险之又险地避开了那几道噬魂鬼影的扑击。那阴寒的气息擦身而过,让他皮肤泛起一阵寒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