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金蝉脱壳(2/2)
他再次确认四周无人,然后助跑几步,纵身跃起,双手稳稳扒住墙顶。翻身落地时,他顺势打了个滚,卸去冲击力,整套动作流畅得连自己都有些惊讶 —— 这大概是这段时间精神力强化身体协调性的意外收获。
墙外是一条狭窄的后巷,堆满了废弃的纸箱和塑料瓶。苏杨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快速穿过小巷,汇入主街的人流。
清晨的街道已经有了生气,早点摊冒着热气,环卫工在清扫路面,公交车缓缓驶过站台。苏杨混在人群中,帽檐压得很低,步履匆匆却不慌张,看起来就像个赶早班的年轻人。
走过便利店时,他特意放慢了脚步,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窗边的盯梢者正低头喝着咖啡,目光偶尔扫过学校正门的方向,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穿着亮黄色运动服的年轻人就是他盯了几天的目标。
苏杨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转身朝着长途汽车站的方向走去。阳光越来越暖,照在黄色的衣服上有些刺眼,但这种
反而让他觉得安全 ——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同理,最显眼的伪装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买前往邻市的车票时,他特意用了现金,而且选了最早一班发车的车次。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他找了个角落坐下,假装玩手机,实则用感知力留意着每一个靠近的人。直到汽车驶离车站,他都没有发现任何被跟踪的迹象。
看来对方的监视范围确实仅限于学校周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追踪网络。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但也更加警惕 —— 对方如此克制,要么是在等待最佳时机,要么就是背后有更谨慎的指挥者。
邻市的古玩市场比青州市的规模小很多,摊位也更零散。苏杨逛得很认真,时而蹲在摊位前拿起一块玉佩端详,时而和摊主讨价还价,完全沉浸在
的角色里。他知道,这里很可能有对方的眼线 —— 任何一个稍微专业的情报组织,都会在周边城市建立基础信息网。
他故意在一个卖旧铜钱的摊位前停留了很久,买了三枚康熙通宝,还和摊主聊了半天钱币保养的知识。又在一个玉器摊位前假装对一块染色岫玉很感兴趣,反复砍价后却摇着头离开 —— 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行为,都是为了给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他来这里确实是为了 ,和他平时的爱好相符。
中午,他在市场附近一家苍蝇馆子吃饭,点了当地特色的小吃,甚至还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发在朋友圈(用的是那张不常用的小号,只加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网友)。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滴水不漏,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下午三点,苏杨开始返程。他没有选择直达青州的汽车,而是先坐短途巴士到了一个中间城市,再转车前往青州,并且特意选了最晚一班车。这样做虽然麻烦,却能最大限度地避开可能存在的追踪。
汽车驶入青州地界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苏杨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心中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 如何在对方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回到宿舍。
车子到站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苏杨没有直接去学校,而是先去了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商场。他在洗手间里换上了自己的衣服,把亮黄色运动服和帽子塞进一个黑色塑料袋,扔进了商场的垃圾桶 —— 这套衣服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再带回学校。
然后,他像普通学生一样,在商场书店里逛了半个小时,买了一本习题册作为掩护,才慢悠悠地走出商场,搭上了前往学校的公交车。
公交车到站时,刚好是晚上九点十五分 —— 这个时间点,正是监视者换班的空隙。苏杨计算得丝毫不差。
他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了下午观察好的那个侧门。这个侧门平时主要供教职工通行,晚上九点后就很少有人进出,而且不在那两个监视点的直接视野范围内。
侧门的保安认识苏杨,笑着打招呼:小苏,这么晚才回来?
嗯,去市里买了点东西。 苏杨晃了晃手里的习题册,笑容自然。
快进去吧,待会儿要锁门了。
好嘞,谢谢王叔。
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苏杨的感知力瞬间铺开。便利店窗边已经换了人,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低头看着报纸,但视线的焦点明显在校门方向。黑色轿车还停在原来的位置,但车内的气息变了,应该也是换班后的新面孔。
两人似乎都没有发现他的归来,监视的意念依旧按照固定的模式运转着。
苏杨松了口气,脚步轻快地走向宿舍。月光洒在林荫道上,树影斑驳,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祥和。但他知道,平静之下,暗流正在涌动。
回到宿舍时,张浩正对着电脑大喊大叫。你可回来了! 他头也不回地说,去哪儿了一天?电话也不接。
手机没电了。 苏杨把习题册扔在桌上,语气随意,去市里转了转。
牛逼啊,我还以为你回家了呢。 张浩转过头,突然咦了一声,你没穿我那件黄衣服啊?
体育老师临时通知测验取消了。 苏杨面不改色地撒谎,拿起水杯倒了杯水。
张浩没再多问,重新投入到游戏中。
苏杨靠在椅背上,慢慢喝着水,感受着体内平稳流动的精神力。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果然,第二天一早,当他再次走出宿舍时,清晰地感知到那股监视的意念变得异常活跃。便利店的中年男人频频抬头看向宿舍方向,视线像探照灯一样在进出的学生中扫来扫去。黑色轿车里的人甚至摇下了车窗,露出半个脑袋,目光锐利地搜寻着什么。
他们发现自己
了。
苏杨心中冷笑。他故意朝着校门口的方向走去,步伐悠闲,还买了一份报纸,像平时一样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下翻阅。
感知中,那股监视的意念变得焦躁起来,像被激怒的蛇,不断吐着信子。便利店的中年男人频频看表,手指在手机上快速敲击,显然在向上级汇报情况。黑色轿车里的人也开始不安地移动,视线紧紧锁定着他,带着明显的疑惑和警惕。
他们在困惑,在焦虑,在猜测他昨天到底去了哪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苏杨想要的。
他就是要让对方知道,监视自己没那么容易;就是要让他们付出更多精力,暴露更多破绽;就是要在他们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 —— 这个看似普通的学生,或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阳光穿过树叶落在报纸上,映出他平静的侧脸。苏杨慢慢翻过一页报纸,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金蝉脱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该看看那些藏在暗处的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了。他有耐心,也有信心,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而那些被搅动的暗流之下,正有新的风暴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