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初一晨光(2/2)
赵师傅叹了口气,点点头走了。
中午时分,拜年的人渐渐少了。一家人终于有机会坐下来歇歇。王玥数着收到的红包,虽然每个里面只有几分钱,但她还是高兴得不得了。王刚则在一旁摆弄着客人送的小鞭炮。
妈,我去做饭。王红站起身。
简单做点就行,李秀兰说,昨晚的饺子还有不少,热热就行。
王超帮着姐姐在厨房里忙活。窗外,偶尔还有鞭炮声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隐约可闻。
超儿,你别往心里去。王红一边热饺子一边说,今天那些人说的话,你别太在意。
姐,我没事。王超往灶里添了根柴,既然停职了,就安心在家休息。厂里的事,自然有人操心。
王红看了看弟弟,有些惊讶:你倒是想得开。
想不开又能怎样?王超笑了笑,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让爸妈担心。
午饭很简单,热饺子,配上昨晚的剩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气氛却比昨晚沉默了许多。
爸,下午还会有客人来吗?王刚问。
下午该咱们去拜年了。王建国说,一会儿我去你张叔家,超儿去你陈爷爷家。红红和你妈在家守着。
王超吃完饭,便出门了,提着母亲准备好的礼物,又往里面添加了些秒杀商品进去。
陈爷爷住在城南,是王建国在钢铁厂时的老师傅。王超走到陈爷爷家时,院子里已经坐了好几个来拜年的年轻人。
陈爷爷,新年好,给您拜年了!王超恭恭敬敬地行礼。
超儿来了?快坐快坐!陈爷爷已经七十多了,精神还不错,你爸怎么没来?
我爸去张叔家了,让我先来给您拜年。
陈爷爷点点头,示意王超坐在他身边:你的事,我听说了。有什么打算?
王超斟酌着词句:暂时在家休息,看看书,学习学习。厂里的事已经不参与了。
嗯,沉住气。陈爷爷抽了口旱烟,你还年轻,经历些挫折不是坏事。记住,真金不怕火炼。
在陈爷爷家坐了一会儿,王超又去了几家父亲交代的长辈家拜年。每个人的态度都大同小异,有关切,有安慰,也有意味深长的提醒。对每个人的询问,王超都统一回答:现在在家休息,厂里的事不清楚。
回家的路上,王超不紧不慢地走着。街上的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追逐嬉戏着。几个半大的男孩在放鞭炮,时不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阳光照在青石板路上,泛着柔和的光。
王厂长!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王超回头,看见老张头匆匆走来。
张师傅,您这是去哪拜年?
我刚从雷师傅家出来。老张头压低声音,王厂长,工人们都惦记着您呢。现在厂里那个乱啊,唉......
王超摆摆手:张师傅,我现在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厂里的事不该过问。您以后也别再跟我说这些了,对您不好,对我也不好。
老张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我懂,我懂。那......您多保重。
张师傅新年好。王超微笑着告别,继续往家走去。
他知道工人们的好意,但更明白现在的处境。既然已经停职,就要有个停职的样子。过多打听厂里的事,只会给自己和关心他的人带来麻烦。
回到家时,王建国也已经拜年回来了,正坐在堂屋里喝茶。
爸,我回来了。
王建国抬头看了儿子一眼:见到陈爷爷了?
见到了,陈爷爷身体挺好,还问起您呢。
王建国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没人跟你说厂里的事吧?
没有。王超在父亲对面坐下,我都跟他们说了,我现在在家休息,厂里的事不清楚。
这就对了。王建国难得地露出赞许的神色,现在这个局面,少知道少操心。等过了年,看看形势再说。
李秀兰从里屋出来,听见父子俩的对话,忍不住插嘴:大过年的,别说这些了。超儿,来帮妈准备晚饭。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王超在厨房帮母亲做饭,听着外面零星的鞭炮声,心里却格外平静。
这一天,他见识了人间百态,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但也收获了真诚的关心和支持。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安心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时光。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灯下。王玥拿出她收到的红包,一个个数着;王刚在整理他的鞭炮;王红抱着瑶瑶,轻声哼着歌;王建国看着报纸;李秀兰则在缝补衣裳。
王超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无论外面风浪多大,家永远是他的避风港。而他也相信,只要守住这个家,守住自己的本心,就一定能渡过任何难关。
(第三百二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