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 第268章 公平二字重千钧

第268章 公平二字重千钧(2/2)

目录

“看!还是考虑了工龄的!我们老工人还是有优势的!”有老工人稍稍松了口气,但看到工龄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心里又有些没底。

“住房困难分权重最高!这下好了,像我家这种情况,希望就大了!”住房特别拥挤的工人脸上露出了希望。

“贡献还能加分?那我去年那个技术改进……”有技术的工人开始暗自计算自己的分数。

“这个办法好,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比光看工龄公平!”不少中间派的工人觉得这个综合考量的思路可以接受。

但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

“工龄分给得太少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为厂子奉献了一辈子,到头来还不如那些小年轻因为家里挤就能排前面?”部分工龄长但现有住房尚可的老工人感到不满。

“住房困难怎么界定?他说他家漏雨,我家还漏风呢!这谁来评判?标准是什么?”有人对困难认定的公平性提出质疑。

“民主评议?谁知道评议小组的人会不会偏袒自己车间的人?”对人际关系和操作过程的不信任感流露出来。

“贡献加分?那不就是领导说了算?这里面操作空间太大了!”有人对“贡献”的认定表示担忧。

小陈和她的姐妹们挤在人群里,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条款,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我家工龄短,人口也不算最多,这分数怕是排不上号啊……”小陈忧心忡忡。

“别急,不是还有征求意见吗?咱们可以把想法提出来!”

果然,在方案末尾明确写着:此方案为征求意见稿,公示三天,全体职工如有意见或建议,可书面或口头向各车间代表、工会及厂领导小组反映。

接下来的三天,玻璃厂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议事场。车间里、食堂里、甚至上下班的路上,人们都在讨论着分房方案。有人认真计算着自己的分数,有人激烈地争论着条款的合理性,有人结伴去找工人代表反映意见。

王超和马厂长的办公室,以及工会办公室,门槛几乎被踏破。收到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塞满了好几个纸箱。有的建议提高工龄分权重,有的要求细化住房困难的认定标准,有的提议成立一个由各车间普通工人组成的、人数更多的监督小组……

王超和马厂长带着领导小组的成员,连夜梳理这些意见和建议。他们发现,大部分工人的诉求是理性的,是希望方案能更加完善、更加公平。那种为了分房而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毕竟是极少数。

三天后,根据收集到的海量意见,分配方案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完善:适当微调了工龄分与困难分的权重平衡;细化了住房困难的认定等级和标准,并明确了由车间、工会、后勤科联合上门核查的机制;明确了民主评议小组和监督小组的成员构成,确保普通工人代表占多数;强调了整个分房过程必须“三公开”(政策公开、分数公开、结果公开)。

修改后的方案再次公示。虽然依然无法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但工人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认真对待,方案在朝着更加公平、透明的方向改进,大多数人的情绪逐渐从激烈的质疑转向了相对平静的接受和等待。他们明白,这恐怕是在现有条件下,能争取到的最为合理的办法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而公平的基石,也需要一砖一瓦,耐心细致地夯砌。这场关于分房方案的大讨论,虽然没有工地上的号子声震天,但其间的思量与权衡,其对于人心向背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建造一座实物的大楼。王超知道,只有把这“公平”二字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这即将拔地而起的新宿舍,成为凝聚人心的温暖家园,而不是滋生矛盾的是非之地。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