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充实和平静(2/2)
“在讨论什么呢?”王超走过去,语气随意地问道。
“是这样,”雷师傅指着图纸上一个参数,“我们想试试能不能把这块区域的退火温度再微调零点五度,看看对减少玻璃内部微小气泡有没有效果。就是担心会影响整体稳定性,还在计算。”
王超没有立刻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而是认真地看着图纸和数据,沉吟片刻后说:“理论上是可行的方向。可以先在小范围做几次实验,严格控制变量,详细记录数据。成功了,推广;失败了,也是宝贵的经验。需要什么支持,跟技术科提,我来协调。”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给予了方向性的肯定和资源支持,将探索的空间和责任交给了技术人员本身。这种信任和放权,让雷师傅等人感到了被尊重,干劲更足了。
在厂区里转了一圈,处理了几份文件,时间已近中午。王超没有去小食堂,而是和工人们一样,拿着饭盒去了大食堂。他排着队,打了和工人一样的饭菜,找了个空位坐下,自然地加入到工人们的闲聊中。大家起初还有些拘谨,但见王超听得认真,说得也在理,便渐渐放开了,从家长里短到生产技术,无所不谈。王超很少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倾听,偶尔插话,也多是询问或肯定,这种平等的姿态,无形中拉近了他与工人之间的距离。
下午,他主持了一个关于安全生产的例会。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各车间主任先汇报本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已采取的措施,然后针对几个共性问题,引导大家讨论解决方案。当有人提出需要增加安全防护设施但担心成本时,王超没有直接批条子,而是让大家一起核算效益与风险,最终达成了一个既保障安全又兼顾成本的折中方案。整个会议务实而高效。
下班铃声响起,王超没有急着离开。他走到厂办门口的布告栏前,那里贴着新的生产进度和光荣榜。他看到小李——那个过年抽中自行车的年轻人,因为本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且无一次品,名字赫然出现在光荣榜上。王超嘴角微扬,这是一种看到努力得到回报的欣慰。
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供销社,用今天刚发的几张工业券,给王刚买了一双新的白球鞋,给王玥买了一条扎头发的漂亮绸带,又称了半斤水果糖。这些小小的惊喜,是维系家庭温情最朴素的方式。
回到家,院子里飘着饭菜香。王瑶坐在学步车里,努力地想挪动,李秀兰在一旁小心看护着。王刚和王玥正在写作业,看到王超回来和新买的鞋、绸带,顿时欢呼起来。王红也下班回来了,正在厨房帮母亲打下手。王建国坐在堂屋里,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看到儿子回来,点了点头。
晚饭时,氛围轻松融洽。王超说起厂里小李上光荣榜的事,王建国点评了几句年轻人肯干是好事。王红说起纺织厂里姐妹间流传的新式针织法。王刚炫耀着他的新球鞋,王玥则臭美地系着新绸带。李秀兰一边给瑶瑶喂着蛋羹,一边听着儿女们说话,脸上洋溢着幸福。
饭后,王超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回屋琢磨厂里的事或系统物资,而是陪着父亲听了会儿收音机,又检查了王刚和王玥的作业,虽然看得不甚明白,但态度是认真的。他还抱着瑶瑶在院子里走了几圈,指着天上的星星教她认,虽然小家伙啥也不懂。
夜深人静,家人都睡下了。王超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细水长流的日常。但他觉得这样的日子,反倒更让人心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平静。
月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床头。王超闭上眼,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会在自己的路上,继续这样踏实坚定地走下去。他将注意力放在了夯实基础、凝聚人心、经营家庭这些更根本的事情上。
第二百三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