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牛皮纸的灵感(2/2)
“用纸袋子装?”何师傅首先皱起了眉头,声音里满是怀疑,“这……这能行吗?厂长,不是我老何保守,这鱼仔可是有油的,纸袋子一浸就透了,还能看吗?存得住吗?老百姓买回去,没两天就变质了,这不是砸咱们自己的牌子吗?”他拿起那张防油纸,用力捻了捻,“这纸是能防点油,可咱们那烘烤好的鱼仔,油渍麻花的,能顶多久?再说,这卖相,跟玻璃瓶里清清楚楚的比起来,差远咯!”
包装车间的刘主任也扶了扶眼镜,连连摇头:“厂长,这纸袋子不密封啊!咱们南水这地方,潮气重,虫子多。这袋子口怎么封?用线缝?用浆糊粘?都不严实!虫子钻得进去,潮气也跑得进去,放不了多久就得坏,说不定还得长毛。这……这风险太大了。”
后勤老王没直接反对,但眉头也拧成了疙瘩:“原料倒是个问题。牛皮纸好说,县造纸厂就有,价格也便宜。可这防油纸……地区肯定有,就是价格可能比牛皮纸贵上一大截,而且要调货需要时间,还得去地区跑关系、开证明,这一来一回,没个三五天恐怕不行。”
面对连珠炮似的质疑,王超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冷静。他等大家都说完了,才缓缓开口:“何师傅,刘主任,老王,你们说的这些问题,都很实际,也正是我叫大家来要解决的难关。”
他拿起那个牛皮纸包,用力捏了捏:“我们知道玻璃瓶好,密封好,卖相好,看得见里面。但现在的问题是,瓶子没了!生产线眼看就要停了!我们是在想办法‘救急’,是在找一条活路!”
他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玻璃瓶的标准来要求纸袋。我们得换个思路。”他看向何师傅,“何师傅,您担心漏油、变质。那我们就不追求玻璃瓶那样几个月的保质期。如果我们这种纸袋包装,能在干燥环境下保存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不坏不变质,行不行?咱们可以立刻调整销售策略,主要在本地和邻近县快速铺货,加快周转,让东西尽快到老百姓手里,不给他们长期存放的机会。”
何师傅沉吟着,没有立刻反驳。
王超又转向刘主任:“刘主任,您担心密封。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改进封口?用更牢固的纸绳多重捆扎?或者,用加热的方式把袋口压合?我记得有些糖果的包装纸就是用简单的热封的。咱们厂里现有的缝纫机能不能改一下,用来压边或者封口?哪怕只是增加一道防线也好?”
刘主任推了推眼镜,思索道:“加热压合……这个得试试。缝纫机改压边,理论上可行,但要找合适的模具和调整针脚压力,需要时间实验。”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但该实验的必须实验!”王超肯定道,然后又看向后勤老王,“老王,价格和时间问题,你立刻去摸底,把最准确的情况搞清楚。如果防油纸太贵或者来不及,我们能不能用两层牛皮纸,或者中间加一层别的什么便宜的隔油材料?哪怕效果差一点,先顶上去再说!”
最后,他看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张保国:“张主任,你是管技术的,你觉得从设备和小鱼仔本身,有没有能配合纸袋包装调整的地方?比如,为了减少漏油,我们能不能在最后一道烘烤工序上,把鱼仔烤得更干爽一点?”
张保国一直在认真听,此时摸着下巴上的胡茬,开口道:“烘烤得更干,理论上能减少油分析出,但对口感可能有影响,不能太干,否则就柴了。不过,可以试着微调一下最后阶段的温度和时间,找个平衡点。厂长,我觉得这事儿,关键还得看实际效果。说得再多,不如动手试一把!”
“对,实践出真知!”王超一拍桌子,下了决心,“刘主任,你立刻带包装车间的人,想办法先手工做一批样品袋子出来。就用不同的牛皮纸厚度,不同的防油纸(或者找替代品),不同的封口方式,多做几种!何师傅,你准备几批不同干湿度的小鱼仔。我们今天下午就装袋,然后分别放在干燥、潮湿、还有咱们普通的仓库环境下测试,看看实际能放多久,会不会漏油、受潮、变质!老王,你立刻去跑县造纸厂和想办法联系地区,把牛皮纸和防油纸的底摸清楚!”
“那腐乳呢?”何师傅又问,“腐乳可比鱼仔娇气多了,含水量高,更容易变质,用纸袋……挑战更大。”
“腐乳先放一放,”王超果断决定,“集中所有力量,先攻下小鱼仔纸袋包装这个山头!腐乳的瓶子库存还能撑一阵子,我们再看情况。一步一步来!”
任务明确分配下去,几个人脸上的忧色未退,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跃跃欲试的光芒。办公室里的压抑气氛被一种新的、带着不确定性的兴奋和紧迫感取代。尽管前路未知,困难重重,但至少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不再是坐以待毙。
看着他们领命后匆匆离去的背影,王超深吸了一口气,走到窗前。牛皮纸袋……这个来自后世零食包装的模糊记忆,究竟能不能在这个夏天,成为拯救食品厂的一条捷径?他心中没有十足把握,但无论如何,必须一试。他仿佛已经能看到工人们围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尝试封装第一批纸袋小鱼仔的场景。
第一百四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