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玻璃瓶风波(2/2)
何师傅提出:油炸环节可以优化,现在的耗油量还有下降空间。
张保国说:封口机的效率可以提高,我带着技术组再改进一下。
好,这些就交给你们。王超说,另外,原料采购也要再谈。现在小鱼仔的需求量大了,价格应该还能再压一压。
会后,王超亲自去了南水河边。渔民们见到他都很热情。
王厂长,又要加量吗?
正好相反。王超说,现在要货量大,价格得重新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斤八厘的价格成交。虽然只降了两厘,但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下不少。
成本问题暂时缓解,但王超心里清楚,这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就在他为成本问题发愁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三天后的早晨,张保国急匆匆地敲开办公室门:厂长,出问题了!有顾客反映罐头漏气!
王超心里一紧:立即停产检查!所有已生产的产品都要开箱抽检。
检查结果让人心惊:封口机的某个零部件磨损,导致部分罐头密封不严。
是我的责任。张保国愧疚地说,没有及时检查设备。
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王超说,立即更换零部件,加强质检流程。
这件事给王超敲响了警钟。他重新制定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每道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每批产品都要留样检测。
这些措施增加了成本,但王超认为值得。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生意,不能因为一时利益毁了招牌。
五天后,刘主任来厂里视察,对王超的做法表示赞赏。
有远见。刘主任说,现在很多厂子只顾产量不顾质量,最后都走不远。
谢谢主任肯定。王超说,我们正在开发新产品,希望能进一步打开市场。
需要街道支持的地方尽管说。刘主任承诺,你们厂现在是街道的纳税大户,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送走刘主任,王超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新产品的开发进展顺利,何师傅调配的虾米罐头已经通过内部试吃,反响不错。
就是这个成本...何师傅有些担心,虾米的价格比小鱼仔贵多了。
先小批量试产,看看市场接受度。王超说,如果反响好,价格不是问题。
第一批虾米罐头试产了一百瓶,放在厂里小卖部试销。令王超意外的是,虽然价格比小鱼仔罐头贵一倍,但还是很快销售一空。
厂长,看来咱们可以大胆一点。张保国兴奋地说。
王超却依然保持谨慎: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这天晚上回到家,王超带了几瓶新出的虾米罐头。王玥吃得津津有味,连挑食的王刚都多吃了半碗饭。
大哥,这个比小鱼仔还好吃!王玥满足地说。
李秀兰却有些担心:超儿,这么贵的东西,真有人买吗?
妈,您放心。王超笑着说,现在日子好了,大家舍得花钱了。
王建国默默吃着饭,突然开口:做事要稳当,别冒进。
我知道,爸。王超认真点头。
夜深人静时,王超独自核算着这个月的收支。虽然玻璃瓶价格问题暂时解决,但他知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需要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成本。窗外,食品厂的烟囱冒着袅袅白烟,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