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瓶颈与破局(2/2)
老吴也兴奋起来:对对对!还能解决一部分家庭妇女和老人的零散就业问题,增加点收入!一举多得!
思路确定,三人立刻行动起来。马主任负责向区里汇报这个发动群众、解决生产难题的新思路,争取支持;老吴带着街道干事,迅速开始摸排辖区内拥有石磨的家庭,并制定简单的合作协议和加工费标准;王超则负责制定米浆的质量标准(浓度、细腻度等)和验收方法,确保源头材料的质量。
与此同时,王超也提出了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马主任,吴干事,就算米浆供应解决了,咱们现在的场地也快不够用了。新的订单需要更多的晾晒空间,现在院子里已经挤得满满当当。而且,磨好的米浆需要地方暂时存放和初步沉淀,也需要空间。咱们得找个更大、更固定的地方了。
马主任此刻信心大增,闻言立刻表态:场地问题我来解决!街道还有几处闲置的旧仓库和公房,我这就去打报告申请!一定给加工组找个宽敞地方!
说干就干。街道办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仅仅两天时间,初步统计就有超过六十户家庭表示愿意承接磨米浆的活计。简单的合作协议(主要是质量要求和加工费)也写了出来。
马主任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区里批准了他们使用一处位于城边、原本废弃的旧粮站仓库,面积足有现在加工组场地的五倍大,而且自带一个宽敞的水泥晒场!
消息传到加工组,工人们一片欢腾,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王超亲自参与了新场地的勘察,旧粮站仓库虽然破旧,但主体结构完好,只是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和杂物,墙角能看到蜘蛛网和鼠类活动的痕迹。他立刻意识到卫生是首要问题。食品生产,卫生是底线,绝不能含糊。
必须先彻底清理,达到卫生标准后才能搬迁。王超对马主任和老吴强调。
在搬迁之前,王超组织所有工人,并临时请了些街坊帮忙,对新场地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卫生攻坚战。扫帚、铁锹齐上阵,清除积年尘垢和垃圾;用石灰水混合着街道找来的少量杀虫剂,仔细喷洒墙角、地面和梁柱,进行初步的防虫防鼠处理;所有的窗户都被打开通风,破损的玻璃请人修补好;地面不平处用沙土填平。
王超特别强调,任何角落都不能放过,尤其是未来存放米浆和成品的地方,必须达到手摸无尘的标准。他还让张保国带着人,检查并堵塞了所有发现的鼠洞,在仓库外围关键位置投放了街道找来的简易捕鼠夹和鼠药(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原本破旧脏乱的旧仓库焕然一新,虽然依旧简陋,但干净、整洁、通风,基本达到了食品加工的环境要求。直到这时,王超才开始规划功能分区:原料存放区、米浆接收与暂存区(特别注意了排水和清洁)、生产作业区、成品存放区以及宽敞的晾晒场。
搬迁工作这才有条不紊地展开。那些报名磨米浆的家庭,也接到了通知,很快就可以开始领米试磨。
站在焕然一新的旧粮站仓库前,王超心中感慨。一次原料危机,反而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生产组织模式,并推动加工组迈上了规模化和正规化的新台阶。这不仅仅是场地的扩大,更是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的一次升级。
他相信,依靠这种核心加工+群众外包的模式,加上更优越、更规范的生产条件,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不仅能稳稳拿下机械厂的订单,未来还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大的业务。而他播撒下的技术火种管理火种,也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发光发热。
第六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