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订单与视察(2/2)
“李科长,欢迎各位领导同志来指导工作!”马主任热情地上前握手。
李科长笑着回应:“老马,王超同志,我们今天是来学习取经的。”他转身向参观人员介绍,“这位就是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的生产协调员王超同志,那些实用的小革新,主要是他琢磨出来的。”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王超身上,见他如此年轻,都有些惊讶。
王超不慌不忙,微微躬身:“李科长过奖了,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各位领导同志,里边请,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加工组的情况。”
在王超的引导下,参观队伍走进了生产区。只见场地内划分清晰,原料区、加工区、晾晒区井井有条。工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专注地操作,切割声、捆扎声显得忙碌而有序。
王超边走边介绍,从大米浸泡、磨浆(此环节由副食品厂完成,王超简要说明来源)到接收粉皮,再到切割、晾晒、捆扎的全过程。他重点停留在了切割台和晾晒架前。
“这是我们自己琢磨制作的简易切割台。”王超示意一位女工操作演示,“利用废旧木料和磨锋利的报废钢锯条做成。有了这个导向槽和压板,生手也能快速切出宽窄一致的粉条,效率比纯手工提升了三成以上,而且大大降低了次品率。”
看着女工熟练地操作,切出的粉条如同尺子量过般均匀,参观者们纷纷点头,有人还上前亲手试了试,感受那省力的操作。
“这是多层折叠晾晒架,”王超又指向院子里一排排新制作的架子,“晴天可以展开,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单位面积晾晒量增加一倍。遇到阴雨天,可以折叠起来搬到通风的室内,加快空气流通,有效缩短晾晒时间,降低霉变风险。”
参观者们围着晾晒架,仔细看着结构,不时低声交流,眼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这几个小革新,看似简单,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成本极低,效果显着,极具推广价值。
随后,王超又介绍了小组质量责任制、每日质量之星评比等管理措施,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奖惩调动工人积极性。他的讲解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回答提问时沉着冷静,既展现了能力,又不显得张扬。
李科长全程面带微笑,不时补充几句,对王超的表现十分满意。其他街道的干部则一边听,一边暗自记下要点,琢磨着回去能不能在自己那边也借鉴一下。几位厂方代表则对加工组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更直观的信心,有人当场就向马主任和王超表达了合作意向。
参观结束后,李科长在做总结时,高度赞扬了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自力更生、技术革新、管理精细”的经验,特别点名表扬了王超同志“肯动脑筋、勇于实践、善于团结群众”的优秀品质。他鼓励大家要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本单位的生产发展。
送走参观队伍,马主任长长舒了口气,用力拍着王超的肩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经过这次成功的视察,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和王超这个名字,在县里的地位算是彻底站稳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王超看着恢复平静的加工组,心中却波澜不惊。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订单来了,名声出去了,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在扩大生产的同时,继续保持质量和效率,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他瞥了一眼东厢房的方向,那里存放着他的书籍和来自未来的知识。或许,是时候考虑,如何将一些更高效、更节能的食品加工技术,以合乎时宜的方式,引入到这个小小的加工组了。
第六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