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新官与新政(2/2)
几天后,陆飞便开始正式介入管理工作。他主动提出分管后勤和账目审核,理由是“减轻王厂长的负担,同时也能更快地熟悉全厂运作”。这个要求合情合理,王超无法拒绝,便让会计和后勤主任配合陆飞工作。
陆飞查账查得很细,每一笔原料采购,每一张单据,都要反复核对。后勤方面的物资领用,他也要求建立更严格的登记制度。
一时间,厂里原本一些习以为常的、略带灵活性的做法,开始受到约束。气氛无形中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厂长,这位陆副厂长,管得也太细了吧?”一次私下里,张保国忍不住向王超抱怨,“领个螺丝都要批条,太耽误工夫了。”
王超看了张保国一眼,语气平静:“陆副厂长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是对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们技术车间更要带头遵守。”
他必须稳住他也敏锐地意识到,陆飞的这些举动,恐怕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那么简单。
这天下午,王超正在看生产报表,陆飞拿着一份文件敲门走了进来。
“王厂长,有件事想跟您汇报一下。”陆飞将文件放在王超桌上,“这是我初步审核上个月账目时发现的问题。有几笔从‘南货老陈’那里采购的调味料,价格似乎比供销社的系统报价略高一些。虽然差额不大,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规范一下采购渠道,避免不必要的闲话。”
王超心中一动,面色不变地拿起文件看了看。老陈那边的货,品质更好,而且有些是计划外的紧俏货,价格略高是常态,这在之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陆飞拿这个说事,其用意恐怕不在几分几厘的差价上。
他放下文件,看向陆飞,语气诚恳:“陆厂长考虑得很周到,严格财务纪律是好事。老陈这个供货商,是厂里合作多年的老人了,货品质量一直很稳定。这样吧,以后所有计划外物资的采购,都形成书面报告,由我们两人共同签字确认,你看如何?”
他把“计划外”和“共同签字”两个词稍稍加重了语气。既承认了陆飞监督的合理性,又守住了原有的采购渠道和自身的审批权,还将陆飞拉上了同一条船。
陆飞镜片后的目光闪动了一下,随即点头:“王厂长这个办法好,既保证了质量,也完善了程序。我同意。”
第一回合的试探,在看似和谐的协商中暂时告一段落。
但王超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新的领导班子,新的顶头上司,新的副手,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他必须尽快摸清这位陆副厂长的底细和真实意图,同时,也要想办法和街道办新任主任陈丽花,乃至县里的新领导建立起新的联系。
风雨并未停歇,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王超深吸一口气,将目光重新投向桌上的报表。厂子必须要发展,生产一刻也不能停。无论谁来,只要他想搞好这个厂,就得靠实实在在的效益说话。
第一百二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