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街道动员支援灾区(1/2)
第三十五章:街道动员支援灾区
匿名捐赠事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南水城这片不算辽阔的水域里,激起了层层叠叠、久久不息的涟漪。
官方层面虽未对此事明确表态或大张旗鼓地宣传,但民间的议论和赞誉却如同暗流般涌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人们总会忍不住提起那神秘而慷慨的“好心人”,言语间充满了敬佩与好奇。这股无形的力量,也悄然带动了整个社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互助友爱的风气,邻里之间走动似乎更勤了,谁家有点难处,愿意搭把手的人也多了些。
就在这氛围微妙的当口,街道办响应上级号召,正式在辖区内发起了为赣北灾区募捐的动员活动。大红纸写的倡议书早早贴在了各胡同口的宣传栏上,黑色的毛笔字遒劲有力,诉说着灾区同胞面临的断粮、缺水、家园被毁的困境。
动员大会选在了周末下午,地点就在王超家附近那个熟悉的街心小广场。用木板和长条凳临时搭起的台子上,街道主任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透过略显嘈杂的空气,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
“同志们!乡亲们!赣北的同胞们正在遭受洪魔的肆虐!他们的房子倒了,田地被淹了,粮食泡了水!老人和孩子在挨饿受冻!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啊!”
主任的声音带着沉痛,也带着激昂,“咱们南水城,历来就有互帮互助的好传统!现在,是国家需要我们出力,是同胞需要我们伸手的时候了!我号召大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哪怕是一分钱,一件旧衣,一把米,都是咱们的心意,都能给灾区的兄弟姐妹送去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台下,黑压压地聚集了几乎整个街道的街坊邻居。大家神情肃穆,认真地听着。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宽裕,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但面对这种波及范围广、程度深的自然灾害,面对集体发出的号召,那种根植于血脉中的朴素阶级情感,和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一种“我们是一体的,我们不能不管”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
募捐箱——一个糊着红纸的木箱子,就摆在台前最醒目的位置。街道的几名干部和积极分子坐在旁边的长条桌后,面前摆着登记本和钢笔。人们开始自发地排起长队,有序地、默默地向前移动,准备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队伍缓慢前行,捐款捐物的大多是些零散的毛票、分币,磨损的边角诉说着它们,在不同口袋里的辗转经历。或者是一些半旧但,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一件领口磨薄了的棉袄,一条膝盖处打了补丁但依然厚实的裤子,几双纳得密麻麻的千层底布鞋。
也有人拎来一小袋粮食,或是几把晒干的菜干。一毛、两毛、五毛……一块钱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手笔,能引来周围一片赞许的目光和低低的、真诚的夸赞。每一份微薄的捐助,都被干部们郑重接过,仔细登记,然后投入箱中或放入物资筐。那不仅仅是一点钱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带着体温的心意。
轮到王超一家时,气氛有了一个小小的波动。李秀兰深吸一口气,从自己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外套内兜里,掏出一个用手帕精心包着的小包。她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地打开,露出五张一元纸币。她将钱在手里又理了理,然后踮郑重地,投进了那个红色的募捐箱。做完这一切,她转向登记的干部,声音清晰地说:“李秀兰家,捐五块。”
“五块?”登记的干部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笔尖顿住了,有些不敢相信地抬头看向李秀兰。周围的人群也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呼和交头接耳。在这个普遍捐几毛钱、块儿八毛的背景下,五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绝对是一笔令人侧目的巨款了!
“王家嫂子,这……这数目可不小啊!你们家这……”旁边一位相熟的大妈忍不住拉住李秀兰的胳膊,语气里充满了关切和提醒。
“秀兰,建国,你们家真是这个!”另一个中年汉子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敬佩。
李秀兰脸上飞起两团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但眼神清亮,语气坚定:“应该的,应该的。主任不是说嘛,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咱们家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点了,能多帮一点是一点。看着他们在那儿受灾受难,咱们在这儿安安稳稳的,心里头……不好受,能尽点心,心里踏实。”她的话朴实无华,却格外能打动人。
王建国就站在妻子身边,一如既往地沉默着,但他那总是微微佝偻的腰杆此刻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一种平静的、近乎庄严的坦然,用行动支持着妻子的决定。
王红站在父母身后,微微低着头,脸颊也有些发烫,但心里却为母亲的举动感到一阵阵滚烫的骄傲。连年纪尚小的王刚,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不同,挺起了小胸脯,觉得自家此刻特有面子。
王超看着母亲,心中了然。这五块钱,恐怕是母亲从她和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里,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硬省下来的,或许还加上了之前他塞给母亲、让她添置些东西而她却没舍得花的零用钱。这是父母那代人最纯粹、最质朴、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善意表达。他为此感到深深的动容。
然而,就在这时,站在王超腿边,一直仰头看着这一切的小妹王玥,却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王超低头,看见妹妹仰着那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和模仿欲,奶声奶气地说:“大哥,大哥,我也要捐钱!像妈妈一样!我也要当好人!”
王超的心瞬间被这稚嫩的声音,击中最柔软的地方。小家伙还不懂得五块钱对于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她只是被现场那种庄重而充满善意的气氛所感染,被母亲那受到众人赞扬的行为所激励,她小小的心里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感,想要像大人一样,去帮助那些“没饭吃”的人,想要获得那份帮助他人带来的纯粹快乐和被表扬的简单满足感。
他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王玥平行,柔声问道:“哦?我们小玥也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啊?”
“嗯!”王玥用力地点着小脑袋,表情极其认真,“妈妈说了,他们没饭吃,饿肚子,小玥想给他们买糖吃!吃了糖就不哭了!”
童言稚语,天真烂漫,引得周围几个听到的大人都露出了善意的、被逗乐的笑容。王超也笑了,他伸出手,疼爱地摸了摸妹妹细软的头发:“小玥真乖,真懂事,这么小就有爱心了。好,大哥支持你。”
他装作从自己衣服的内兜里掏了掏,实际上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了两张一元纸币,塞到王玥那只温热的小手里:“给,这是大哥先借给你的,等你长大了,能赚钱了再还我,好不好?现在,你自己去捐,勇敢地走到那个箱子前面,跟登记的叔叔说,‘是王玥捐的’。”
王玥紧紧攥着那两块钱,小拳头握得紧紧的,像是握着什么了不得的宝贝,小脸因为兴奋和期待而涨得通红。她学着母亲刚才的样子,迈着小短腿,走到募捐箱前,努力地踮起脚尖,才勉强将手里那两张折着的纸币塞进了箱口。然后,她转过身,用尽力气,发出稚嫩而响亮的声音:“叔叔!王玥捐钱!两块钱!”
这奶声奶气却异常清晰的宣告,加上那与她小小年纪完全不符的“巨额”捐款,再次成功地吸引了全场大部分人的注意。
善意的笑声和低声的议论更响了。登记的干部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俯下身,非常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一笔,然后摸了摸王玥的头,朗声夸赞道:“好!王玥小朋友,捐两元钱!真是有爱心、懂事的好孩子!叔叔代表灾区的小朋友谢谢你!”
王玥得到了这公开的、正式的表扬,顿时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两条弯弯的缝,所有的紧张和害羞都化作了巨大的自豪感。
她“噔噔噔”地跑回来,一头扑进王超早已张开的怀里,把小脸埋在他脖子上,咯咯地笑个不停。李秀兰和王建国看着小女儿这可爱的模样,眼神也更加柔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超抱着妹妹,心中感慨万千。母亲的五元,妹妹的两元,在数额上有着明显的差距,但那份想要帮助他人的心意,那份源自善良本性的光芒,同样珍贵,不容亵渎。这是她们在自身认知和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出的最真诚、最热烈的表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