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小孩的蜡笔比刀还快(1/2)
城市的喧嚣被厚重的墙壁隔绝在外,废弃美术馆的储藏室里只剩下尘埃与旧画布的霉味。
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收容所的一角,佐藤光蜷缩在冰冷的行军床角落,膝盖上摊着一本速写本。
铅笔在她指间飞速划过,将一个个复杂的未来景象,拆解、简化,再重组成最原始的符号。
她知道时间不多。
那个名为“神代”的心理疏导小组将在四十八小时内进驻,打着“抚慰灾后创伤”的旗号,实则为高层搜寻一切“异常精神波动”。
而过去三天,已经有九名成年难民因在梦中反复目睹“裂开的城市”与“坠落的黑鸟”而陷入惊厥,被强行注射了镇静剂。
恐惧正在蔓延,但不是通过病毒,而是通过梦境。
佐藤光必须抢在神代小组到来之前,教会这里最敏锐的“接收器”——孩子们,如何进行一次“安全的梦境航行”。
她翻开一本藤原静悄悄带给她的旧绘本,书名叫《乌鸦与雨伞》。
藤原静曾是小学美术老师,如今是收容所图书角的志愿者,是这片混沌中少数给予她无言信任的人。
佐藤光的指尖停在一幅插图上,画面里,倾盆大雨中,一把巨大的黑伞下,挤着三只瑟瑟发抖的小动物。
“如果恐惧无法被消除,那就给它一个形状。”她对着画纸轻声自语,像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笔尖落下,一套基础的预警符号系统在她脑中成型:一把撑开的伞,代表“避难所”;一个指向特定时刻的钟表,代表“倒计时”;而那只反复出现在预知碎片中的不祥之鸟,则被她简化成一个凌厉的词汇——乌鸦,危险源。
次日傍晚,食堂的灯光昏黄而温暖。
佐藤光以“讲故事画画”为名,将十几个孩子聚集在角落的一块移动黑板前。
她刻意避开了所有关于噩梦和恐惧的字眼,而是用一种近乎天真的语气,编织了一个童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子,她每天都会画下明天会发生的事情,”佐藤光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孩子的耳朵,“但她的画太复杂了,没有人看得懂,所以她一直很孤单。直到有一天,一群特别会画画的小朋友对她说:‘别担心,我们帮你记住!’”
她一边讲,一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座从中间断裂的桥,桥墩上空,停驻着一只简笔画风格的乌鸦。
孩子们看得入了神,空气中弥漫着粉笔灰和孩童身上淡淡的奶香。
突然,一个瘦小的人影从凳子上滑下,快步冲到黑板前。
是山本奈绪,那个七岁的失语症女孩。
她清澈的大眼睛里没有丝毫胆怯,只有一种奇异的专注。
她从佐藤光手中拿过半截粉笔,踮起脚,在断桥下方的一片空白处,用力地补上了一只歪歪扭扭的小伞。
佐藤光的心脏猛地一收缩,一股电流从脊椎窜上头顶。
那个位置,那把伞,正是她昨夜在纷乱的预知碎片中,刚刚锁定的一处新增的临时避难点——一个即将被启用的地下停车场入口。
这孩子不是在模仿,是在共鸣。
她的“预言绘卷”第一次,向非术师的意识网络,实现了一次精准的“投递”。
食堂的另一端,伪装成落魄难民的冈村隆志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纸页边缘因他用力的抓握而微微卷曲。
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余光一直锁定着佐藤光和那群孩子。
他胸口口袋里,一枚伪装成纽扣的微型咒力感应器正在无声地震动。
感应器屏幕上,微弱的灵波曲线图显示,当佐藤光开始讲述故事时,教室范围内所有孩子的灵波都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同步震荡,其频率与咒术高专进行低阶术师“共感训练”时的波形惊人地相似。
“非术师集体灵视被动激活……疑似在无意识状态下,接收高维信息碎片。”他皱着眉,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快速写下这行字。
但他合上本子后,并没有按照规定立刻上报。
他曾是前途光明的二级术师,只因揭露了一次高层为掩盖任务失败而献祭辅助监督的丑闻,便被罗织罪名、剥夺身份,沦为被咒术界驱逐的“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