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 第157章 舍谁保谁?

第157章 舍谁保谁?(2/2)

目录

怡和太平洋同样掌握着一些企业的股份,同时它自身的一部分权益也被怡和控股所持有。

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使得他们即使持股比例不高,也能维持对整个集团的掌控。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套体系坚不可摧。

它存在一个关键性的弱点。

一旦有对手对怡和发动全面围攻,瞄准其旗下多个子公司中的几个重点目标发起攻击,

怡和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因为届时他们将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

是优先保住怡和保险,还是怡和机械集团?是金门建筑公司,还是怡和太平洋?

若这些核心企业同时遭遇重击,究竟该舍谁保谁?

原本,若没有秦迪的出现,

这个问题根本不会存在。

在港岛,除了汇丰,没人具备如此强大的资金实力发起这样的攻击。

这需要动用的资金规模,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得起的。

唯一有可能这么做的,只能是来自海外的大型资本集团。

可问题是,真正有实力的海外巨头,压根不会把港岛当成重点市场,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

毕竟从回报角度来看,根本不值得。

如果真有这么多钱,不如投向更广阔的美国或欧洲市场,

实在不行,也可以去亚非拉这些更具潜力的地区发展。

何必投在一个面积狭小、随时可能被东国收回的城市?

一旦收回,投入的资金怎么办?会不会血本无归?

更何况怡和本身是本地“地头蛇”,只要海外资本大量资金流入港岛,

他们迟早会察觉,毕竟资金进出无法绕过本地银行系统,

也就无法避开汇丰的关注。

而怡和本身就是汇丰的重要股东之一。

所以从理论上看,怡和采用的交叉持股模式,在港岛的环境下是相当安全的。

但他们再精明也料不到,

居然会出现一个重生者,把港岛当成未来核心发展据点,

并且手握足够资源,能够针对他们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结构发起攻击。

一番权衡后,除了怡和保险,秦迪又锁定了两个新的打击目标。

这两个目标操作性高、规模可观,同时又是怡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怡和机器集团!

怡和空运货站!

这两家企业,被秦迪列为下一个阶段的主攻对象。

其中,怡和空运货站是港岛空运领域的独家经营单位,早在1971年就与港府签订了专营合约,几乎等同于垄断经营。

它背靠东国,坐拥垄断资源,

未来更将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空运货站。

这项业务,与秦迪一直关注的葵涌集装箱码头极为相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