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钓人生路 > 第408章 千岛湖风云?暗流涌动

第408章 千岛湖风云?暗流涌动(1/2)

目录

千岛湖,星罗棋布的岛屿点缀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如同一串散落的翡翠。初夏的阳光还不算酷烈,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金光。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和草木的清香,但此刻,梅峰岛附近的指定赛区,气氛却凝重得如同绷紧的钓线。

国家级“钓王杯”台钓锦标赛第一天,个人资格赛正式打响。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钓手沿着湖岸线排开,五颜六色的遮阳伞、钓箱、竿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空气中除了水声风声,只剩下偶尔响起的扬竿声、抄网入水声以及选手们压低声音的交流。

陈遇戴着“遇龙”战队的帽子,穿着统一的队服,坐在自己的钓位上,神情专注而平静。他选择的是一处靠近水草边缘,水深约三米五的缓坡。开赛前一小时,他已经精准地做好了窝,用的是根据秦老爷子指点、赵强团队优化的一款本味谷物香型底窝料,夹杂了些许碾碎的螺肉粒,针对千岛湖底层大鲫鱼和鲤鱼。

比赛开始,他并不急于狂拉频率,而是不紧不慢地搓饵、抛竿,浮漂精准地落在预设的窝点中心。饵料是他在赛前反复调试的,一款轻麸含量稍高、雾化适中的拉饵,主打一个“软、粘、轻”,适口性极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旁边不少钓位已经陆续上鱼,响起阵阵水花声。陈遇这里却似乎陷入了沉寂,浮漂如同定海神针,只有微风吹过时轻轻晃动。

“看,‘钓圣’的关门弟子也不行啊,这都半小时了,还没开张?”不远处,一个穿着某知名渔具品牌赞助服装的壮硕钓手,瞥了陈遇一眼,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附近几个人听到,语气带着几分揶揄。他是去年某商业赛的亚军,以攻击性强、打法彪悍着称。

陈遇仿佛没听见,目光依旧牢牢锁在自己的浮漂上。他旁边的李默倒是微微蹙眉,但看到陈遇沉稳的背影,也按捺下情绪,专注于自己的钓点。

陈遇知道,不是没鱼,而是窝子里的鱼还没聚集到足够数量,或者还在试探。千岛湖的鱼经过多年垂钓,警惕性极高,尤其是开场阶段,贸然追求频率反而会惊扰鱼群。他在等,等一个信号,等窝子里出现真正有信心的鱼星。

突然,浮漂极其轻微地往下一阴,不到半目,随即缓缓上升半目,然后静止。一个非常微弱,但异常清晰的“顿、顶”信号!

陈遇手腕瞬间发力,动作小而迅疾,竿尖猛地一抖!一股沉甸甸的力量立刻从水底传来,通过鱼线、鱼竿,清晰地传递到他手上。

“中了!”他心中默念,并不急于将鱼拉出水面,而是稳稳控住竿子,感受着水下生物的挣扎力度和方向。是一尾不小的鲫鱼,力道沉稳。

他熟练地控鱼、遛鱼,避免鱼钻入旁边的水草丛。几个回合后,一尾银白色、巴掌宽、体型肥硕的千岛湖野生大鲫鱼被抄网稳稳抄起,鱼尾在抄网里啪啪作响。

开竿鱼入户,陈遇的心更加安定。他重新挂饵,精准抛投,节奏依旧不疾不徐。但接下来,鱼情似乎并没有立刻爆发,依旧是间隔十分、八分钟才给一口,但每一口都异常扎实,中的都是半斤以上的大板鲫。

反观旁边那位壮硕钓手,虽然开场频率很快,接连上了几条三四两的鲫鱼,但明显个体偏小,而且似乎后继乏力,频率慢慢降了下来。

“妈的,邪门了,窝子里没大家伙吗?”那壮硕钓手有些烦躁地嘟囔了一句,开始频繁地补窝,动作幅度很大,水花四溅。

陈遇微微摇头。过度的补窝,尤其是在鱼口并不密集的时候,反而会惊吓到本就警惕的大鱼。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每隔四五条鱼,才用打窝器精准地补上少量颗粒更细、雾化更好的窝料,维持窝点持续的诱鱼力。

上午的比赛时间过半,陈遇的鱼护里已经有了七八条品相极佳的大鲫鱼,重量上逐渐建立起优势。他的沉稳和精准,开始引起更多对手和裁判的注意。

“看到没?那个就是陈遇,的老大、‘遇龙’的创始人,程老的关门弟子。”有相熟的钓手低声交流。

“确实厉害,你看他那边水花都不大,但上来的都是大家伙。这控鱼和读漂功夫,绝了。”

“听说他们集团搞的材料,连国家队都在用……”

中午休赛,队员们聚在一起简单用餐,交流上午的情况。

“陈总,您那边怎么样?我看您后来居上啊。”李默一边吃着组委会提供的盒饭,一边问道。

“还行,鱼口比较稳,就是慢了点。你那边呢?”陈遇问道。

“我那边小鲫鱼闹得凶,大的不多,下午得调整一下饵料状态,打黏一点,避避小鱼。”李默分析道。

王小虎、孙宇、张伟他们也凑了过来,他们是作为后勤和技术支持团队来的。

“遇哥,可以啊!我刚才溜达了一圈,你那鱼护里的家伙事儿,个头绝对是这个!”王小虎竖起大拇指,咧着嘴笑,他穿着印有“旭遇保障”的t恤,格外醒目。

“少拍马屁。”陈遇笑着捶了他一下,“下午才是关键,鱼情可能会变。”

“放心吧,饵料我们都备了好几套方案,随时可以调整。”孙宇推了推眼镜,自信地说,“赵强在后方实验室盯着呢,有问题随时远程支援。”

张伟则拿着平板,展示着上午收集的一些数据:“从初步数据看,今天整体鱼口偏轻,西南风增强可能对下午的钓位选择有影响。几个传统好位置出鱼都不太理想。”

下午比赛开始,果然如张伟预测,风向转变,风力也加大了。湖面泛起白浪,不少钓手的浮漂开始“跳舞”,信号紊乱。

陈遇果断更换了线组,沿用高原训练的经验,换上稍粗的主线,子线也适当加长,同时将浮漂调得更钝一些,主打沉稳的死口。

这一调整立竿见影。在不少钓手因为风浪影响而空军或只能锚到小鱼的时候,陈遇这里依旧保持着稳定的上鱼率,虽然速度不快,但每一尾的分量都实实在在。

旁边那位壮硕钓手显然受到了影响,浮漂在风浪中起伏不定,几次扬竿都空了,气得他直拍大腿,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天气。

“操!这鬼天气!”他又一次空竿后,烦躁地收回线组,检查饵料,眼神不善地瞟向依旧沉稳上鱼的陈遇,低声对旁边他的同伴说,“妈的,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运,风这么大还连竿?”

他的同伴,一个瘦高个,低声道:“强哥,我听说他们‘旭遇’自己搞的钓线,切水性和信号传递特别牛逼,会不会是装备优势?”

“装备?”被称作强哥的壮硕钓手冷哼一声,眼神闪烁,“玩台钓,最终靠的是技术!搞那些歪门邪道有什么用!” 话虽这么说,但他看向陈遇装备的眼神,却多了几分探究和不易察觉的嫉妒。

下午的比赛波澜不惊,陈遇凭借稳定的发挥和精准的应变,最终以个人总重量小组第三的成绩,稳稳晋级明天的决赛圈。李默也惊险晋级。首日战罢,“遇龙”战队可谓开门红。

晚上,战队总结会后,陈遇回到组委会安排的酒店房间。刚洗完澡准备休息,加密卫星电话响了。

是杨振军。

“陈总,没打扰休息吧?”杨振军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陈遇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凝重。

“杨大校,请讲,我刚结束总结会。”

“两件事。”杨振军语速略快,“第一,‘鱼叉’谐振干扰方案,经过模拟测试和专家组论证,认为理论可行,风险可控。我们已经开始对原型机进行低功率、精准频率适配性改造,预计一周内可以进行第一次实地低强度测试。”

这是个好消息。陈遇精神一振:“太好了。需要我这边提供什么支持?”

“暂时不需要,技术层面有国家队。我要说的是第二件事。”杨振军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我们监测到,过去48小时内,有不明身份的小型水下潜航器,在‘收藏家’岛屿外围监控圈边缘进行了数次试探性活动。动作很隐蔽,每次停留时间极短,像是在测试我们的监控盲区和反应速度。”

陈遇的心微微一沉:“对方察觉到我们的监控了?”

“不确定。可能只是例行侦察,也可能是一种试探。”杨振军分析道,“但结合‘鱼叉’项目的启动,我们不能不防。对方的技术实力不容小觑。陈总,你在外面比赛,也要注意安全,虽然目前看碎片的事情和你明面上的身份没有直接关联,但‘星煌’项目太敏感。”

“我明白。”陈遇沉声道,“我会注意。岛上加强戒备了吗?”

“已经提升到二级战备状态。所有监控设备全功率运行,反潜侦测阵列也已激活。”杨振军语气肃杀,“不管他们是人是鬼,只要敢伸爪子,就要做好被剁掉的准备!”

结束通话,陈遇走到窗边,看着千岛湖静谧的夜景,湖面倒映着星光和远处岛屿的灯火,一片祥和。但杨振军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感到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商业竞争、国家技术安全、神秘的“收藏家”……各种线索似乎正在以一种他暂时还看不清的方式交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