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钓人生路 > 第109章 展销风云(二)

第109章 展销风云(二)(2/2)

目录

还有一位老者则对林莉设计的Logo和宣传材料产生了兴趣,拿着宣传页仔细看,还问了一些关于品牌定位和市场想法的问题。林莉虽然有些紧张,但回答得清晰有条理,强调了“务实”、“创新”和“面向未来”的理念,老者频频点头。

程晓风看着自己的徒弟和这群年轻人被老友们“围攻”,不但不解围,反而一脸得意,抱着胳膊对那位“张工”说:“看见没?老张头,这就叫全面发展!不光会搞材料,懂设计,会营销,连软件编程都有人才!比你们研究所那些死读书的强吧?”

张工无奈地摇摇头,但对陈遇等人的兴趣明显更浓了。他不再纠结于碳纤维支架的粗糙,转而问陈遇:“你们对碳纤维在钓具上的应用,未来有什么具体设想?遇到过哪些技术瓶颈?”

这正是陈遇思考最多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将自己重生的优势巧妙转化为“大胆设想”,结合当前实际,侃侃而谈:“我们初步设想是应用于海竿和矶钓竿的先导环支架、轮座等部件,减重同时提升强度。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稳定且相对廉价的碳纤维原丝获取、适合中小规模生产的预浸料工艺、以及树脂体系与纤维的优化匹配…尤其是高模量碳纤维的国产化问题…”他提到了一些当前尚未完全攻克,但在未来几年会取得突破的方向,听得张工眼神越来越亮,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这场面变得极其有趣:一群业内泰斗级别的老者,围着一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问着极其专业甚至超前的问题。而“旭遇”团队的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努力而真诚地回应着。没有虚假吹嘘,没有夸大其词,有的只是已知的如实汇报,未知的大胆设想和坦诚求教。

周围围观的钓友和厂商都看傻了。

“这…这帮小伙子什么来头?能让这几位老爷子亲自过来?”

“那不是钓圣程老爷子吗?那几个…好像是轻工局的特聘专家和材料研究所的退休高工啊!”

“我的天,‘旭遇’?没听过啊?这么厉害?”

“怪不得东西看着不一样,原来有高人指点!”

“听听人家这讨论的,都是干货!比那边光会喊口号强多了!”

王经理也远远看到了这边的景象,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显然认出了程晓风和他带来的那几位老者的分量。

专家团的“突然袭击”持续了将近半小时。最后,程晓风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哈哈一笑:“行了行了,你们这帮老家伙,问起来没完没了,别把我这帮小朋友吓着!怎么样?我没吹牛吧?”

几位老者相互看了看,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张工最后拍了拍陈遇的肩膀,语气郑重了许多:“小伙子,想法很好,基础也不错。这条路很难,坚持下去。有机会的话,可以来我们研究所参观交流一下。”他留下了一张名片。

其他几位老者也纷纷给予了鼓励和肯定,那位问面料的老者甚至给毛蛋介绍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面料供应商渠道。

钓圣程晓风带来的专家团,如同一次高规格的“免费质检”和“权威认证”,瞬间提升了“旭遇”摊位的档次和可信度。他们走后,摊位前的气氛彻底火爆起来!之前犹豫的客户纷纷下单,好奇的围观者挤进来询问,连其他展位的同行都忍不住过来打听。

王小虎兴奋得满脸放光,吆喝得更起劲了(虽然依旧有点虎);毛蛋收钱收到手软,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孙宇和张伟虽然依旧话不多,但解答问题时腰板挺得更直;林莉忙碌地分发着资料,脸上的笑容自信而明亮。

陈遇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充满对师傅的感激。他知道,师傅带来的不仅是人气,更是一种认可和机遇。那个关于碳纤维的未来,似乎因为这次意外的“专家评审”,而变得更加清晰和触手可及了一些。

然而,就在摊位前人气最旺的时候,那个之前来过、气质沉稳的中年人去而复返,他穿过人群,直接走到陈遇面前,微笑着递上一张名片:“陈遇同学,你好。我是市轻工局文体用品科的李明。刚才我和几位朋友看了很久,对你们团队和产品非常感兴趣。不知你们下午闭馆后,是否方便一起聊聊?”

陈遇接过名片,心中一震:李科长!他带来的“投资方”朋友,果然一直在暗中观察!

真正的考验,或许现在才刚刚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