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钓人生路 > 第76章 潮头竞渡

第76章 潮头竞渡(2/2)

目录

奇迹发生了!当其他队伍还在凭经验调漂时,张伟的电脑已经生成出精确的浮漂运动图谱:现在水深2.3米,建议调5钓3!

孙宇看着数据流:检测到轻微走水,建议加大铅重0.2克!

更神奇的是,系统居然能通过浮漂振动模式判断鱼种:当前鱼口轻滑,疑似鲫鱼,建议改用拉饵!

裁判们纷纷围过来观看。一条半斤重的鲫鱼上钩时,电脑同步显示出了完整的吃饵曲线图!

这哪是钓鱼,一位裁判惊叹,这是在解构钓鱼啊!

然而比赛结束前半小时,意外发生——暴雨突至!大部分电子设备纷纷失灵,只有306宿舍的设备还在正常工作。

防水外壳立功了!王小虎欢呼。这是他们用废旧鱼竿改造的外壳。

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暴雨导致水位上涨,鱼情突变!

重新计算参数!陈遇喊道,水温下降2度,流速增加0.3米秒!

张伟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正在更新算法......

孙宇盯着传感器数据:建议改用腥香型饵料,调7钓5!

最后十分钟,当其他队伍都在手忙脚乱时,他们的系统依然在精准指导:现在抛竿角度偏左15度,力度减轻20%......

终场哨响时,陈遇的鱼护里装着五条鲫鱼,全部是在暴雨中最难钓获的。

颁奖典礼上,当听到特等奖:市一中碳纤维项目组时,五个少年愣在原地。

获奖理由是,评委组长宣读评语,将前沿材料研究与传统钓鱼技艺结合,展现了跨学科创新的无限可能。

更让人惊喜的是,省材料研究所当场表示要资助项目后续研究!刘教授握着陈遇的手:你们打开了新思路!也许从应用端反推基础研究,正是破题之道!

回程的大巴上,奖杯在少年们手中传递。王小虎突然说:其实最开心的不是获奖。

是什么?众人问。

是暴雨来时,我们在一起解决问题。他认真地说,就像刘教授说的,科研不是单打独斗。

陈遇望着窗外的夕阳,想起前世独自钓鱼的无数个日夜。那时他总抱怨鱼不好钓,却从未想过可以这样钓鱼——不是人与鱼的对抗,而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人与人的协作。

那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今日方知,所谓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脚踏实地解决真问题。潮头竞渡,需要的不是一叶孤舟,而是千帆共进。

月光洒在窗台上,照着那座金色的奖杯。远处红星水库的波光依稀可见,仿佛在诉说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浪潮,从来都是百川归海,万舸争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