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钓人生路 > 第72章 寒夜星光

第72章 寒夜星光(2/2)

目录

这个寒夜,306宿舍的灯光亮到很晚。张伟在电脑上模拟温度场,孙宇计算着热力学参数,王小虎用易拉罐制作新的炉腔模型,陈遇则整理着今天的笔记。

突然,张伟叫起来:“快看这个!”屏幕上,温度场模拟出现异常波动,“在升温阶段,炉腔边缘有低温区!”

孙宇立即计算:“需要增加辅助加热器,但位置要精确……”

王小虎拿出模型:“这里!这里加个加热环!”

陈遇沉思片刻:“还得考虑热膨胀系数,不同材料膨胀率不同……”

四人一直讨论到深夜,终于拿出改进方案。当陈遇把这个方案拿给周工时,老人惊讶不已:“你们一晚上就想到这些?”

刘教授看到方案后更震惊:“这个辅助加热器的布局……和日本专利里的思路很像啊!”

元旦前夕,技校实验室里迎来了重要时刻——改进后的预氧化装置要进行第一次梯度升温测试。

周工和刘教授都来了,小小的实验室挤满了人。张伟负责控制系统,孙宇监控数据,王小虎操作设备,陈遇总指挥。

“开始升温。”陈遇深吸一口气。

张伟敲下回车键,温度曲线开始在屏幕上爬升。

“200度……220度……250度……”孙宇报着数据,“梯度稳定!”

突然,报警器响起!

“3号测温点异常!”王小虎喊道,“温度飙升!”

张伟飞快操作:“切换备用热电偶!启动冷却程序!”

紧张的五分钟后,温度终于稳定。扫描电镜显示,这次制备的预氧化丝结构均匀度提高了30%!

“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周工激动地拍着陈遇的肩膀:“好小子!有我们当年的劲头!”

刘教授却盯着数据沉思:“这个异常升温……可能是局部过热导致的。”

雪夜里,刘教授给孩子们讲起往事:“六十年代,我们连温度计都不准。有次实验爆炸,就是因为测温误差……”

他指着窗外的星空:“那时候条件苦,但每个人眼里都有光。知道为什么吗?”

少年们摇头。

“因为我们在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在为国家解‘卡脖子’的问题。这种自豪感,什么都比不了。”

回去的路上,陈遇一直在想刘教授的话。前世他追求顶级钓具,却从未想过这背后的技术尊严。如今才明白,一根碳素钓竿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期末考前夜,306宿舍却在进行特别的“研讨会”。张伟展示了新的控制算法,孙宇分享了最新的文献调研,王小虎展示了改进的炉腔设计,陈遇则提出了全新的实验方案。

“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高模量碳纤维!”陈遇在日记里写道,“不是为了追英超美,而是为了有一天,我们的钓竿能骄傲地刻上‘中国制造’。”

雪花还在窗外飘洒,实验室里的那台简陋装置静静散发着余温。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几个少年心中却燃着熊熊火焰。他们或许还不知道,这个夜晚萌发的梦想,将在未来绽放出怎样的光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