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官途:青云志 > 第50章 路远的表态

第50章 路远的表态(1/2)

目录

清溪县的风,似乎一夜之间变了味道。

县委大楼里,那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窥探和幸灾乐祸的目光,悄然收敛了许多。

关于常务副县长李国华和路远副县长之间势同水火的议论,虽然仍在私下里流传,但明面上的剑拔弩张,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

李国华仿佛换了一个人。

往日里那种志得意满、挥斥方遒的张扬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居简出的沉寂和难以掩饰的疲惫。

他不再频繁地召开会议,对路远分管的北部山区规划和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也罕见地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

甚至在一次研究教育经费的县长办公会上,当路远提出要加大对基层特别是困难教师家庭的帮扶力度时,李国华也只是眼皮抬了抬,声音有些干涩地附和了一句,

“路县长考虑得很周全,我同意。”

那姿态,近乎一种认输的避让。

而关于路远和林静在黑石乡隔离点那些“作风不正”、“独居一室”的流言蜚语,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掐断了源头,迅速失去了传播的土壤。

取而代之的,是省教育厅内部悄然传出的一则未经证实但颇具分量的“澄清”:林静处长在黑石乡期间,恪尽职守,与路远副县长及其他工作人员配合默契,所有工作均有完整记录可查,所谓“作风问题”纯属子虚乌有的恶意中伤。

风暴的中心,路远,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依旧雷厉风行地推进着北部山区交通网和公共卫生站点的规划落地,亲自协调资金,下工地督促进度。

只是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疲惫似乎淡去了一些,偶尔在无人处,深邃的眼眸中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如同磐石般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李国华的偃旗息鼓只是暂时的。

京城的赵家,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善罢甘休。

马强虽然被震慑成了惊弓之鸟,但李国华这条毒蛇只是暂时缩回了毒牙,盘踞在阴影里舔舐伤口,等待下一次致命一击的机会。

郑明副书记那里的“开胃菜”足以让李国华焦头烂额,但还不足以将其彻底钉死。

真正的战场,在省城。

省城,林家。

气氛依旧凝重,但那股令人窒息的、山雨欲来的压迫感,似乎消散了一些。

林静被“软禁”在家,但行动的限制已不如最初那般严苛。

母亲周雅琴寸步不离的看守,也变成了小心翼翼的陪伴和欲言又止的叹息。

父亲林国栋没有再提那两条冰冷的路,也没有再逼迫她写什么声明。

只是每次回家,他看向林静的眼神,依旧复杂难辨,有未消的余怒,有深重的失望,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疲惫?

林静不确定。

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抱着那个藏匿的旧手机,一遍遍看着路远最后发来的那条加密信息:“信我!等我!绝不放弃!” 这九个字,是她黑暗囚笼里唯一的光源。

她很想立刻联系路远,想知道他怎么样了,想知道清溪的危局是否化解。可她知道路远那边情况复杂,主动联系可能会被那些躲在阴暗处的人做更大的文章。

她只能等,等他消息,她相信他一定会来!

她在等,用路远给予的信念支撑着自己。

只是,身体深处悄然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让她在等待中,又添了一丝隐秘的焦虑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晨起的恶心感越来越频繁,对某些气味的敏感度也异常升高……她不敢深想,只能将那份隐隐的猜测和随之而来的巨大恐慌,死死压在心底。

---

清溪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

王秀兰躺在靠窗的病床上,身上连着监护仪的导线,脸色依旧蜡黄,呼吸微弱,但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撕心裂肺地呛咳。

昂贵的靶向药和精心的护理,暂时压制住了癌魔最凶猛的攻势,给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一丝喘息之机。

苏晓棠坐在床边的小凳子上,小心翼翼地用小勺给母亲喂着温热的米汤。她的脸色依旧苍白憔悴,但眼神深处,那层厚重的绝望冰壳,似乎融化了一些,透出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希望。

“妈,慢点喝…医生说,有好转了…” 苏晓棠的声音很轻,带着小心翼翼的安抚。

王秀兰浑浊的眼睛微微转动,看着女儿,枯瘦的手费力地抬了抬,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无力地动了动嘴唇,发出一声模糊的叹息。

路远如同雷霆般的介入和随后源源不断、由张卫国悄然送来的医疗费和特效药,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暂时挡住了汹涌而至的灭顶之灾。

那个年轻的县长…他到底图什么?

仅仅是为了那个孩子?

还是…良心不安?

王秀兰想不明白,但这份实实在在的救命之恩,让她心中翻腾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滋味。

苏晓棠替母亲擦去嘴角的汤渍,目光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路远…他好些天没出现了。

她知道他一定很忙,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马强那天在医院如同见鬼般仓皇逃窜的狼狈样子,她记忆犹新。

她知道,是路远做的。他用他的方式,为她和孩子暂时撑起了一片不再被恶犬窥伺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那张写着“等我”的纸条。

这四个字,此刻读来,不再仅仅是承诺,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等待。

她不知道路远要她等什么,等多久。但她知道,她和孩子,还有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母亲,她们的命运,已经和那个名叫路远的男人,紧紧绑在了一起。

---

清溪县政府办公室。路远刚刚结束一个关于北部山区道路规划论证的冗长视频会议,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桌上的加密手机屏幕亮起,是张卫国的信息:

“目标(林)状态稳定。目标(林家)无明显异常动向。”

路远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瞬。林静安全,这是他此刻最大的慰藉。

他走到窗前,望着省城的方向,眼中翻涌着思念和决断。

是时候了。

风暴暂时平息,流言已被压制,李国华龟缩不出。

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就是他破局的关键时刻!

他不能等李国华和京城的赵家缓过气来!

更不能让林静在那个冰冷的家里无休止地等待下去!

他要主动出击!直捣黄龙!

他要亲自去省城!去见林国栋!

这个决定,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最初是愤怒,是急于解救林静的冲动。

但此刻,在经历了清溪县这一连串的明枪暗箭、生死博弈后,这个决定变得更加冷静、更加清晰,也承载了更重的分量。

他不仅仅是要带回林静,更是要彻底斩断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他要向林国栋证明,他路远有能力保护林静,有能力在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他要争取这位省里大佬的谅解,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认可!

这不仅关乎他和林静的未来,更关乎他未来在清溪、乃至在更广阔舞台上的政治生命!

一个不被副省长岳父认可甚至敌视的女婿,其政治前途必然布满荆棘。反之,若能获得林国栋的谅解,哪怕只是不再阻挠,对他而言都是巨大的助力。

当然,还有苏晓棠和孩子。

这是他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另一个沉重课题。他需要向林国栋表明态度,他会处理好,绝不会让这件事成为影响他和林静婚姻、更不会成为影响他政治前途的污点。

路远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利剑。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

“小陈,立刻安排车。我要去省城。另外,帮我准备一份北部山区交通和公共卫生项目的详细汇报材料,要最新的数据和进展。还有……帮我预约省教育厅林静处长的父亲,林国栋副省长,就说清溪县副县长路远,有重要工作需当面汇报。时间……越快越好!”

---

省城,省委家属院。林国栋的书房。

厚重的窗帘半掩着,午后的阳光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国栋没有坐在书桌后,而是背着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修剪整齐的庭院,脸色沉郁,看不出喜怒。

桌上,放着一份文件。

是省纪委常务副书记郑明,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轻描淡写地递给他的一份关于清溪县常务副县长李国华“家属经济问题”的“情况通报”。

通报措辞谨慎,只是说“接到反映,正在按程序了解”。

但以林国栋的政治嗅觉,他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分量!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联想到路远之前掀翻马强、点出赵家背景的狠辣手段,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份“通报”背后,必然有路远这只推手!

这个路远……其能量和手段,再次刷新了林国栋的认知。

他不仅能查到赵家那条隐秘的线,还能把刀子精准地递到郑明手里!

这份借力打力、直击要害的本事,绝非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副县长所能为!

他背后……到底站着谁?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夫人周雅琴端着一杯参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欲言又止的忧虑。

“老林,刚才…清溪县那边打来电话。是那个路远…他的秘书,说要预约时间,他要亲自来向你汇报工作…还说…是关于林静的事……”

周雅琴的声音很轻,带着小心翼翼。

林国栋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依旧背对着妻子,没有回头。

要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