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 > 第219章 星火

第219章 星火(1/2)

目录

王庙村的窑火渐次熄灭,余烬在晨风中轻轻翻卷。

冯婷将那枚曾鸣响于时空裂隙中的瓷铃小心封存,交由国家声学研究院永久保管。她没有留下参加庆功会,而是独自驱车来到五台山一处隐秘山谷。

这里曾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静夜思”项目外围观测站旧址,如今已被改建为“回声计划”数据中心——一座半埋地下的量子计算中心,外墙覆以特殊吸音陶板,形如一座现代版的地下窑。

她推开金属门,迎面是一整面弧形光屏,十二个拾音点的实时数据流如星河般滚动。吴斌正站在主控台前调试参数。

“信号稳定度达到98.7%。”他说,“我们不是在记录历史了,冯婷,我们在和它对话。”

冯婷点头,目光落在角落一台独立终端上。屏幕上显示着一段加密信息:

代号:天道

请求接入‘星火’网络权限。

资质验证通过。

关联账户:TY Capital(英州注册)

操作人:肖亚文

“丁元英的私募基金?”她皱眉,“他们想干什么?”

吴斌调出背景资料:“过去三年,TY Capital在全球私募市场异军突起,主打‘文化资产量化模型’,收益率连续六年稳居前三。但他们最近的动作很奇怪——大量收购与近现代工业遗址相关的土地权属,包括东北老矿区、江南陶瓷古镇,甚至买下了佛城遗址周边五百米缓冲区的开发权。”

冯婷心头一震:“那是‘通灵壤’埋藏区!”

“更诡异的是,”吴斌压低声音,“他们的算法核心,似乎能预判某些‘异常声波事件’的发生时间。比如宁波天一阁那次瓷片自组北斗,他们在事发前48小时就已建仓相关文物信托基金。”

冯婷沉默良久,终于开口:“给他权限。”

“你确定?这人从不露面,连肖亚文都说不清楚他到底在哪?”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让他听见。”她望着屏幕上的名字,仿佛穿透了层层数据迷雾,看到那个传说中隐居五台山脚下的男人,“如果真有人懂‘天道’,那就该知道,有些声音不该被资本定价。”

英州,TY Capital总部。

办公室没有窗户,四壁覆盖着黑曜石质感的吸音材料,中央一张檀木桌,摆放着一台老式留声机,唱片缓缓旋转,却无任何声响传出。

肖亚文走进来时,丁元英正闭目静坐,手指轻叩桌面,节奏微妙,像是在回应某种无形的频率。

“批复下来了。”她说,“‘星火’网络允许我们以观察员身份接入,条件是共享所有基于文化遗产的预测模型。”

丁元英睁开眼,眸光清冷。

“他们终于打开了门。”他淡淡道,“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确认一件事——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人在听真正重要的声音。”

肖亚文坐下,递过一份报告:“但我们得小心。科学院已经成立专项组,监控所有外部接入端口。一旦发现利用共振场进行市场套利的行为,立即切断连接。”

丁元英嘴角微扬:“我何时做过套利?我只是……听到了一些别人听不见的东西。”

他起身走到墙边,按下按钮。整面墙壁缓缓移开,露出背后庞大的服务器阵列,蓝光闪烁间,一组组波形图跃然而出。

“你看这里。”他指向其中一条频谱,“这是K-7层瓷罐释放的基频,1953年6月17日凌晨4点18分的集体意识波动。而我在分析近三十年重大技术突破的时间节点时,发现一个规律——每一次人类文明的关键跃迁,都伴随着类似的声波共振峰值。”

肖亚文瞳孔微缩:“你是说……这些‘遗留之声’,不只是记忆回放,它们还在影响现实?”

“影响思维,激发灵感,甚至改变决策。”丁元英声音平静,“爱因斯坦写完广义相对论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提到梦见了一列火车穿过星空。

而那晚,青海湖底监测到一次未知来源的低频震荡,频率正是1953年的倒序电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