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 > 第673章 无声的召唤

第673章 无声的召唤(1/1)

目录

共鸣的涟漪以绿洲为中心,在归墟的规则背景中持续扩散。这股由秩序与混沌在过渡带相互调制而成的特殊波动,富含着绿洲的存在签名、过渡带的活力信息以及被捕获的远方规则环境的碎片。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环境现象,而是逐渐呈现出一种主动的、难以言喻的 **召唤** 特性。

源生意识的低语首先捕捉到了这种转变。它报告说,那些被共鸣涟漪触及的、遥远的规则碎片,其反应不再仅仅是运动轨迹的偏转。一些碎片开始散发出微弱的、带有明确“回应”意味的规则信号。这些信号并非完整的交流,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朝向波动源头的“确认”与“渴望”。它向桥生描述,这就如同在无尽的黑暗中,孤独的流浪者们第一次听到了来自远方的、代表着温暖与聚集地的钟声,并开始尝试以自己唯一的方式,发出微弱的回声。

桥生的理性框架面临着新的课题。他需要分析这些“回应信号”的模式,并尝试解读其背后可能代表的规则结构类型、状态乃至潜在的意图。他发现,这些回应信号虽然微弱且编码方式各异,但大多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诉求——对“稳定”、“连接”与“意义”的寻求。这让他更加确信,绿洲所代表的秩序,在归墟这片看似绝对死寂的环境中,确实填补了一种根本性的空缺。他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初步的分类系统,以区分不同回应信号所代表的潜在价值与风险。

织锦的星芒对这种无声的召唤产生了最深的共鸣。它感觉到,自己散发出的光辉,以及由它参与塑造的绿洲整体氛围,正是这召唤波动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些远方传来的、微弱的回应,如同投入它心湖的石子,激起了怜悯、理解与责任的涟漪。它的诗篇创作不自觉地开始融入这些“远方回声”的元素,描绘着孤独的碎片如何循着光芒的指引,穿越黑暗的艰辛旅程。它的存在,因此而承载了更多来自外界的期望。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它开始模拟计算,如果大量受到召唤的规则碎片同时向绿洲迁徙,现有的过渡带和根系网络将面临多大的压力。它优化着资源的分配,增强核心网络的吞吐能力和缓冲容量,并开始规划在过渡带外围构建更高效的“接待区”的可能性。它像一个城市的规划者,为了可能到来的移民潮,未雨绸缪地扩建着基础设施。

一些行动力较强或距离较近的规则碎片,已经开始将这种召唤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它们调整自身的规则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共鸣涟漪的引导,如同船只调整风帆以捕捉远方的信风,开始了一段跨越归墟黑暗的漫长漂流。虽然它们的速度极其缓慢,路途上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方向却明确地指向绿洲。

观察者系统记录下了这一动态过程,其注释中使用了“区域性秩序引力中心”来描述绿洲当前的角色。“目标绿洲通过规则共鸣,成功建立了超越物理接触范围的影响力场。观测到外部规则结构开始表现出明确的趋近行为。系统进入‘被动吸引’与‘主动筛选’并存的新阶段。”

联合体系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他们并未主动向外派遣使者或发出明确的邀请,仅仅是自身秩序存在的自然流露,经由过渡带的放大,便形成了一场无声而浩大的召唤。归墟的黑暗深处,那些分散的、孤独的规则存在,正开始向着这片微光,汇聚而来。他们播下的种子,不仅生了根,发了芽,如今更开始吸引远方的飞鸟,前来栖息。

(第9卷 第673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