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2/2)
贾蔷原本还想着去勾引宝玉,贾芸赶忙拦住他说道:“宝二爷那个人没运气的,不用惹他。有一年,我给他介绍了一门顶好的亲事。女方家里父亲在外头当税官,家里还开着好几家当铺,那姑娘长得比仙女还漂亮。我巴巴地、细细地给他写了一封信,谁知道他没那福气。”
说到这里,贾芸瞧了瞧四周,确定没人,才又压低声音接着说:“他心里早就和咱们二婶娘好上了。你没听说吗,还有一个林姑娘呢,因为这事得了相思病,最后死了,谁不知道!这也就算了,各自的姻缘罢了。可谁知道他就因为这事反倒恼上我了,一直都不怎么搭理我。他打量谁必是借谁的光儿呢!”
贾蔷听了,点了点头,这才打消了原本想引诱宝玉的念头。
他两个还不知道宝玉自从会见了那和尚之后,已经萌生出了斩断尘世情缘的念头。一方面,他在王夫人面前不敢肆意妄为,和宝钗、袭人等人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冷淡了。那些丫头们不知道,还像往常一样逗他,可宝玉根本不把她们放在眼里。
他也不把家里的琐事放在心上。王夫人和宝钗时常劝他读书,他便装作认真攻读的样子,实际上心里一直想着那个和尚引他去仙境的机关。在他眼中,周围的人都是庸俗之辈,待在家里让他觉得十分难受,闲暇时反倒和惜春聊得投机。
他们俩越聊越投缘,这种超脱尘世的心思愈发坚定,哪里还顾得上贾环、贾兰他们。
贾环因为父亲不在家,赵姨娘又已离世,王夫人也不怎么搭理他,便和贾蔷混在了一起。倒是彩云时常劝他走正道,结果反而被贾环辱骂。
玉钏儿见宝玉疯癫的状况愈发严重,早就和她母亲说了,想要离开贾府。
如今,宝玉和贾环这兄弟俩各自有着独特的脾气秉性,闹得家里人都不愿意搭理他们。唯有贾兰跟着母亲,一门心思刻苦读书,写好文章后送到学堂,向代儒先生请教。由于代儒先生最近年老体弱,卧病在床,贾兰只能自己更加勤奋努力。
李纨向来性格沉静,除了每天去给王夫人请安,偶尔和宝钗聚聚,其余时间几乎足不出户,只一心盯着贾兰读书。
所以,虽说荣府里住的人不少,可大家却各自过各自的日子,谁也不愿意去管别人的闲事。贾环、贾蔷等人越发不像话,甚至干起了偷当物品、偷卖东西等种种坏事。贾环更是变本加厉宿娼滥赌,无所不为。
有一天,邢大舅和王仁在贾府的外书房里喝酒。酒兴正浓时,他们叫来几个陪酒的女子,一边唱着小曲儿,一边劝酒助兴。贾蔷便提议说:“咱们这样玩太俗气了,我要行个令儿。”
大家说道:“可以。”
贾蔷说:“咱们来玩‘月’字接龙喝酒的游戏。我先说一个带‘月’字的句子,然后按顺序数下去,数到谁,谁就得喝酒。而且,喝酒的时候还得说一句带指定字的酒面和酒底。大家都得听令官的,不听的罚三大杯。”大家都同意了。
贾蔷先喝了一杯令酒,然后说:“飞羽觞而醉月。”接着按顺序数到了贾环。
贾蔷对贾环说:“你的酒面得带个‘桂’字。”
贾环想了想,说:“冷露无声湿桂花。那酒底呢?”
贾蔷又说:“得带个‘香’字。”
贾环接着说:“天香云外飘。”
大舅说道:“这太没意思,太没意思了!你又懂什么高雅的字词了,也开始装起斯文来了!这哪里是取乐,简直是让人难受。咱们别玩这个了,还是划拳吧,输的人喝酒,输的人唱歌,就叫‘苦中苦’。要是不会唱歌的,说个笑话也行,只要有趣就好。”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开始乱纷纷地划起拳来。
第一轮,王仁输了,他喝了一杯酒,然后唱了一首歌。大家纷纷叫好。接着又继续划拳。这一轮,一个陪酒的女子输了,她唱了一首“小姐小姐多丰彩”。
之后,邢大舅输了,大家起哄让他唱歌,他却说:“我唱不上来,我说个笑话吧。”
贾蔷在一旁提醒道:“要是说的笑话不好笑,还是得罚的。”
邢大舅就喝了一杯,便说道:“各位都听好了啊:有个村子里有一座元帝庙,庙旁边还有个土地祠。这元帝老爷经常把土地叫过去闲聊。
“有一天,元帝庙里遭了贼,丢了东西,元帝老爷就赶忙把土地叫来,让他去查访是谁干的。土地赶忙上前禀报说:‘这地方向来没有贼,肯定是庙里的神将们不小心,被外面来的贼偷走了东西。’
“元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呵斥道:‘胡说八道!你是负责这一片的土地,庙里丢了东西,不找你问责找谁去?你倒不去抓贼,反倒怪起我的神将不小心吗?’
“土地又禀告说:‘虽说神将们可能不小心,但归根结底,还是庙里的风水不太好。’
“元帝老爷冷笑一声,反问道:‘你还会看风水吗?’
“土地赶忙说道:‘那小神就斗胆看看。’
“说着,土地便在庙里各处仔细查看了一番,然后回来禀报说:‘老爷坐的位置背后有两扇红门,这不太妥当,不够谨慎。看小神我坐的背后是砌好的墙,东西自然就丢不了。要是把老爷背后的红门也改成墙就好了。’
“元帝老爷一听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吩咐神将们派人去打墙。众神将听了,都唉声叹气地说:‘现在庙里冷冷清清的,一炷香火都没有,哪来的砖、灰和人工来打墙?’
“元帝老爷也没了办法,又让众神将想办法作法解决,可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个好主意。
“这时,一直趴在元帝老爷脚下的龟将军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你们这些人都不中用,我有办法。你们把那两扇红门拆下来,到了晚上,拿我的肚子垫在门口,难道还抵不上一堵墙吗?’
“众神将一听,都纷纷称赞道:‘好主意!这既不用花钱,又方便结实。’
“于是,龟将军就接下了这个差事。庙里还真安静了一阵子,没再丢过东西。
“可谁知道过了几天,庙里又丢东西了。众神将气冲冲地把土地叫来,质问道:‘你之前不是说砌了墙就不丢东西了吗?怎么现在有了墙还是丢?’
“土地一脸委屈地说:‘这墙砌得不结实啊。’
“众神将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去瞧瞧。’
土地过去一看,这墙看着明明好好的,怎么还会出事呢?他伸手摸了摸,突然恍然大悟道:‘我当是真墙呢,谁知道是个假墙啊’!”
众人听完这话,顿时哄堂大笑。贾蔷也憋不住笑出声来,说道:“傻大舅,你好啊!我可没骂你,怎么反倒骂起我来了?快,快拿个杯子来罚一大杯!”
邢大舅接过杯子一饮而尽,此时已有了几分醉意。众人又接着喝了几轮,都渐渐有了醉态。邢大舅开始抱怨起他姐姐的不是,王仁也跟着数落起他妹妹的缺点,两人都骂得十分刻薄恶毒。
贾环听了,趁着酒劲儿,也加入进来,说凤姐如何苛待他们,如何欺压他们。
众人听后纷纷议论道:“做人嘛,还是得厚道点。你看凤姑娘,仗着老太太的宠爱,以前多厉害,可现在家道中落,就剩下一个女儿了,说不定哪天就要遭报应呢!”
贾芸想到凤姐以前对他不好,又想起巧姐儿每次见到他就哭,也跟着信口胡诌起来。
这时,贾蔷打断了他们:“行了行了,喝酒吧,说别人做什么!”
那两个陪酒的人却来了兴致,问道:“这位姑娘今年多大了?长得怎么样?”贾蔷回答道:“模样儿那是没话说,漂亮得很,年纪也有十三四岁了。”
其中一个陪酒的人感叹道:“可惜这么好的姑娘生在这样的大户人家,要是生在小户人家,父母兄弟都做了官,那可就发财了!”
众人听了,都没太当回事,只有王仁心里稍微动了动念头,但表面上还是继续喝酒。
只见门外走进赖家和林家的年轻子弟来,说道:“各位爷们玩得真开心呀!”
众人见状,纷纷站起身来,说道:“老大、老三你们怎么这个时候才来?让我们等了好久。”
那两个人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听到一个谣言,说咱们家又闹出事来了。我们心里一急,就赶紧进去打听情况,结果发现并不是咱们家。”
众人松了一口气,说道:“不是咱们家就好,那你们怎么不早点来?”
那两个人接着说:“虽然不是咱们家,但也跟咱们有点关系。你们知道是谁出事了吗?就是贾雨村老爷。我们今天进去的时候,看见他带着锁子,说是要被押送到三法司衙门去接受审问。我们见他平时常来咱们家走动,担心会有什么牵连,就跟着去打听了一下情况。”
贾芸听后,称赞道:“到底还是老大考虑得周到,确实应该去打听打听。来,你先坐下,喝一杯酒再说。”
两人互相谦让了一番后,便落了座,端起酒杯,边喝边聊:“这位雨村老爷,能力挺强的,也很懂得钻营,官职已经不小了,就是太贪财。被人参奏了几条‘贪婪索取下属财物’的罪名。当今皇上最为圣明仁慈,但唯独对一个‘贪’字深恶痛绝,不管是贪财害民,还是仗势欺人,皇上都极为恼怒。所以,皇上便下旨将其拿问。要是查实了,恐怕他这官位难保;要是没这回事,那参奏他的人也得担点责任。现在这世道可真好,只要运气好,做的官儿就好。”
众人附和道:“你哥哥就是个有运气的,现在已经是知县了,这还不好吗?”
赖家的叹了口气说:“我哥哥虽然做了知县,可他那行事作风,恐怕也保不住怎么样呢。”
众人问:“他是不是也贪财?”
赖家的点了点头,随即端起酒杯喝酒。
众人又问:“里头还听见什么新闻?”
那两人说:“别的事没有了,就听说海疆那边抓了不少贼寇,都押到法司衙门审问去了。审问时还审出不少贼寇,也有藏在城里的,他们四处打听消息,瞅准机会就抢劫人家。现在听说朝里那些老爷们都是能文能武,出力报效,所到之处,贼寇早就被消灭了。”
众人又问:“听说有贼寇藏在城里,不知道有没有审出咱们家失窃那案子?”
那两人说:“倒没听说这事儿。恍惚听人说,有个内地的人,在城里犯了事儿,抢了个女人下海去了。那女人不从,被这贼寇杀了。那贼寇正要逃出关去,被官兵抓住了,就在抓住他的地方给正法了。”
众人猜测道:“咱们栊翠庵的妙玉,不是被人抢走了吗?难不成就是她吧?”
贾环立刻说:“肯定是她!”
众人问:“你怎么知道?”
贾环说:“妙玉这个人最招人讨厌了。她整天酸溜溜的,一见到宝玉就眉开眼笑。我每次见她,她连正眼都不瞧我一下。要是真是她,我才高兴呢!”
众人说:“被抢的人那么多,哪能就是她。”
贾芸说:“倒有点消息。前日有人说她庵里的道婆做梦,梦到妙玉被人杀了。”
众人笑道:“梦话可不能当真。”
邢大舅说:“管它是不是梦,咱们赶紧吃饭吧。今晚咱们好好赌一场,玩个痛快!”
众人纷纷响应,吃完饭后,便开始大赌起来。
这场赌局一直持续到三更半夜,赌场里突然喧闹起来,只听见里面有人大声吵嚷,说:“四姑娘和珍大奶奶吵起来了,两人拌嘴拌得厉害,四姑娘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头发都给绞了。之后,她跑到邢夫人和王夫人那里磕头,恳求两位夫人能允许她出家做尼姑,给她安排个去处。要是不同意,她现在就死给她们看。”
邢夫人和王夫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一时没了主意,便让人去请蔷大爷和芸二爷进去商量。贾芸听后,心里就明白这肯定是四姑娘上次看家时萌生出家的念头,如今看来是劝不回来了。
于是,他跟贾蔷商量说:“太太叫我们进去,这事儿我们可做不了主,况且也不好擅自做主,我们只能先去劝劝。要是实在劝不住,那就随她们去吧。咱们商量着给琏二叔写封信,把情况说明一下,这样咱们也就不用担责任了。”
两人商定好主意后,便进去见邢、王两位太太,还装模作样地劝了一回。
可无奈惜春铁了心要出家为尼,就算不放她出去,只想求给她寻一两间清净的屋子,好让她能安心诵经拜佛。
尤氏见贾蔷和旁人都不愿拿主意,又担心惜春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便自己硬着头皮做了决定,说道:“这事儿既然这样,索性我来担这个责任吧。就说我这个做嫂子的容不下小姑子,硬逼着她出了家,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要是让她到外面去出家,那是万万不行的;要是让她留在家里呢,太太们都在这里,算我的主意吧。让蔷哥儿写封信给你珍大爷、珏二叔,把这事儿跟他们说一声。”
贾蔷等人听了,都点头答应了。
不知道邢夫人和王夫人会不会同意这个安排,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