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2/2)

目录

四人急忙起身回答说:“我们是昨天进的京,今天太太带着姑娘进宫去请安了,所以让我们几个女仆先来给老太太请安,问候各位姑娘。”

贾母笑着问道:“这么多年没进京,没想到今年倒是来了。”

四人也都笑着回答:“确实如此,今年我们是奉了旨意进京的。”

贾母又问道:“你们的家眷都来了吗?”

四人回答说:“老太太、少爷、两位小姐以及其他太太都没来,只有太太带着三姑娘来了。”

贾母接着问:“三姑娘有没有定亲?”

四人回答说:“还没有。”

贾母笑着说道:“你们家的大姑娘和二姑娘那两家,都和我们贾家关系很好。”

四人笑着附和道:“正是这样。每年姑娘们都会写信回去,说多亏了府上照应。”

贾母笑着说道:“说什么照看不照看的,咱们两家本来就是世交,又沾着老亲的关系,互相照应是应该的。你们家的二姑娘更好,一点也没有自高自大的架子,所以我们两家才走得这么亲近。”

那四位管家娘子笑着回应道:“老太太您这是太谦虚了。”

贾母又问道:“你们家这位小少爷也跟着你们家老太太吗?”

四位管家娘子回答说:“是的,也是一直跟着老太太。”

贾母接着问:“他今年几岁了?”又问:“开始上学了吗?”

四位管家娘子笑着回答:“今年十三岁了。因为他长得特别端正,老太太非常疼爱他。不过这孩子从小就特别淘气,天天逃学,老爷和太太也不便过于严厉地管教他。”

贾母听后,笑着说道:“这孩子简直和我们家的孩子一样调皮了!你们家这位小少爷叫什么名字?”

四位管家娘子说:“因为老太太把他当作宝贝一样疼爱,他又长得白白净净的,所以老太太就给他取名叫宝玉。”

贾母笑着转头对李纨等人说:“嘿,他也叫宝玉。”

李纨等人连忙欠身笑着回应:“从古至今,同时代或者隔代的人重名的很多。”

那四位管家娘子也笑着说:“给他取了这个小名儿之后,我们家里上下都感到疑惑,好像记得哪位亲友家里也有个叫这名字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记不太真切了。”

贾母笑着说道:“哪里哪里,那就是我的孙子。来人!”

众媳妇和丫头们答应了一声,走近了几步。

贾母笑着吩咐道:“去园子里把咱们家的宝玉叫来,让这四位管家娘子瞧瞧,看看和她们家的宝玉比起来怎么样?”

众媳妇听闻后,赶忙去了。过了半刻钟,她们便簇拥着宝玉走了进来。

四人一见到宝玉,连忙起身,笑着说道:“可把我们吓了一跳。要是我们没进这府里来,要是在别的地方碰见了,我们还以为咱们的宝玉也追着进京了呢。”说完,她们一边走上前来拉住宝玉的手,一边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宝玉也赶忙笑着向她们问好。

贾母见状,笑着问道:“你们看,他和你们家那几个孩子比起来,长得怎么样?”

李纨等人笑着回答:“四位妈妈刚一说,我们就知道模样肯定很像了。”

贾母又笑着说:“哪有这么巧的事儿?大户人家的孩子,就算养得再娇贵,除非脸上有残疾,或者长得特别黑、特别丑的,大体看上去都是一样俊俏。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那四人笑着说道:“现在看来,模样确实是一样的。就像老太太说的,淘气劲儿也差不多。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位哥儿的性情可比我们家的那些孩子好多了。”

贾母一听,连忙问道:“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人笑着解释道:“刚才我们拉这位哥儿的手跟他说话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我们家的那个孩子,总是嫌我们糊涂。别说拉他的手了,就连他的东西,我们稍微动一下,他都不乐意。而且他身边使唤的人,还都是女孩子们。”

这四人还没说完,李纨和她的姐妹们就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贾母也笑着说道:“如果咱们这会儿也让人去把你们家宝玉叫来了,要是拉他的手,他肯定也会勉强忍耐一会儿。你们想想,像咱们这样人家里的孩子,不管他们有什么稀奇古怪、调皮捣蛋的毛病,见了外人,肯定还是会规规矩矩行礼。要是他们不行正经礼数,那也绝对不能由着他们任性胡来。就算大人宠着他们,那也是因为第一这孩子模样长得招人喜欢;第二,他们见人时的礼数,比有些大人做得还周全,让人看了觉得既可爱又可怜,所以背地里才会对他们宽容一些。要是他们一味地不懂分寸,不替大人争光,那不管他长得多好看,都该被狠狠教训一顿。”

四个人听了,都笑着附和道:“老太太这话太对了。虽说咱们宝玉淘气又古怪,但有时候见了客人,那规矩礼数,比大人还周全呢。所以谁见了都喜欢,都说:‘怎么还打他呢?’却不知道他在家里是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他偏要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做,所以老爷、太太气得没办法。至于耍小性子,这也是小孩子的正常表现;乱花钱,这也是公子哥儿常有的毛病;怕上学,同样是小孩子的正常情况,这些还都能管教过来。第一,他天生就有这么一种稀奇古怪、调皮捣蛋的脾气,这可怎么使得!”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来通报:“太太回来了。”

王夫人走进来,先给贾母请了安。那四个人也连忙向王夫人请了安,接着简单地说了几句话。贾母便让他们去歇息。

王夫人亲自端上茶来,然后才退了出去。

那四个人向贾母告辞后,就前往王夫人那里。她们聊了一会儿家务事,王夫人便打发她们回去,这些就不必细说了。

贾母得知那边里也有个叫宝玉的孩子,且各方面情况与自己的孙子宝玉十分相似,心里十分高兴,逢人便说起这件事。

大家听了,都觉得天下这么大,官宦人家又多,同名同姓的人自然不少,而且祖母溺爱孙子的情形也屡见不鲜,这在古今都是常有的事,算不上什么稀罕事儿,所以都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

唯有宝玉,生性带着些迂腐和天真,他心里琢磨着,这大概是那四个人为了讨贾母欢心才编出的话。

后来,宝玉去了蘅芜苑看望生病的湘云。史湘云见到他,打趣道:“你就放心大胆地闹腾吧,以前老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现在可算有个伴儿了。要是哪天你闹得太过分,被打得狠了,你就逃到南京去找那个跟你同名的人呗。”

宝玉听了,笑着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胡话,你怎么就信了呢,哪会真有另一个宝玉?”

湘云反驳道:“怎么就不能有?就像战国时期有个蔺相如,到了汉朝又出了个司马相如,同名的人多着呢。”

宝玉又笑道:“就算同名这事儿说得过去,可偏偏模样还一样,这就太不可能了。”

史湘云接着说:“那匡人看到孔子,还把他错当成阳虎了呢。”

宝玉还是笑着反驳:“孔子和阳虎虽说长得像,但姓氏不一样;蔺相如和司马相如虽说名字相同,可模样又不一样。怎么偏偏我和他就连名字和模样都一模一样?”

湘云被说得没了话,只好笑着说道:“你就会胡搅蛮缠,我也不跟你争辩了。不管有还是没有那个宝玉,都跟我没关系。”说完便躺下睡觉了。

宝玉心里顿时又生出了疑惑:“要说绝对没有另一个‘宝玉’,可这感觉又好像确实存在;要说一定有,可我又从没亲眼见过。”

他心里烦闷不已,回到房中,在榻上默默思索,不知不觉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恍惚间,竟来到了一座花园里。

宝玉十分诧异,心想:“除了咱们家的大观园,怎么还会有这么一个园子?”

正满心疑惑的时候,从那边走过来几个女子,都是丫鬟模样。宝玉又惊讶起来,暗自嘀咕:“除了鸳鸯、袭人、平儿她们,怎么还有这么一群人?”

只见那些丫鬟笑着说道:“宝玉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宝玉以为是在说他,赶忙赔着笑脸,上前说道:“我不过是偶然走到这儿的,也不知道这是哪位世交家的花园。好姐姐们,就带我四处逛逛。”

众丫鬟听了,都笑着说:“原来不是咱们家的那个宝玉呀。他长得倒还算干净,嘴也挺伶俐的。”

宝玉听了,急忙问道:“姐姐们,这里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宝玉’不成?”

丫鬟们赶忙说道:“‘宝玉’这名字,我们是奉了老太太、太太的命令,用来保佑他延年益寿、消灾解难的。我们这么叫他,他听着高兴。你是从哪儿来的远方臭小子,也敢乱叫这个名字!小心你的皮肉,看我们不打烂你!”

这时,又一个丫鬟笑着说道:“咱们赶紧走吧,可别让宝玉看见了。”

接着又说:“跟这个臭小子说了话,都把我们给熏臭了!”说完,一群丫鬟径直离开了。

宝玉心里满是疑惑,不禁暗自嘀咕:“从来都没人这么狠心地对待过我,她们怎么还能这样对我呢?难道世上真有我这么一个倒霉催的人不成?”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不知不觉地顺着路,早早地来到了一处院子。

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我住的怡红院,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别致的院落?”

正想着,他忽然走上了台阶,进了屋内。只见榻上躺着一个人,旁边有几个女孩儿,有的在做针线活,有的则嘻嘻哈哈地玩耍着。

这时,榻上的那个少年叹了一口气。一个丫鬟笑着问道:“宝玉呀,你不睡觉,又叹什么气呢?想必是因为你妹妹生病了,你又在这儿瞎操心、乱发愁呢。”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一惊。

只见躺在榻上的那位少年开口说道:“我听老太太提起过,长安城里也有个叫宝玉的,性格跟我如出一辙,我起初并不相信。刚刚我做了个梦,梦里竟然到了都城中的一个花园里,碰见了几位姐姐,她们都喊我臭小厮,对我爱搭不理的。好不容易找到他的房间,结果他却在睡觉,徒有其表,真正的灵魂不知跑哪儿去了。”

宝玉一听,连忙说道:“我正是为了寻找那个宝玉才来到这里的。原来你就是那个宝玉!”

榻上的少年赶紧跳下榻,拉住宝玉的手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宝玉!那我们现在不是在梦里吧?”

宝玉回答道:“这怎么会是梦呢?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实。”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进来通报说:“老爷叫宝玉过去。”

这一下,把两个人都吓得慌了神。一个宝玉转身就走,另一个宝玉则急忙喊道:“宝玉,你快回来,快回来!”

袭人就在旁边,听到宝玉在梦里自己呼喊自己的名字,赶忙把他推醒,笑着问道:“宝玉在哪里?”

这时宝玉虽然已经醒了,但神志还有些恍惚,便朝着门外指了指说:“刚出去了。”

袭人笑着说道:“那是你做梦迷糊了。你揉揉眼睛仔细看看,那是镜子里的你的影子。”

宝玉往前凑近仔细瞧了瞧,原来是那嵌的大镜子正对着自己照,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早有丫鬟端来了漱口的盂盆和茶水,宝玉漱了口。

麝月说道:“怪不得老太太常常嘱咐说,小孩子的屋里不能放太多镜子。小孩子魂魄还不健全,要是屋里镜子多了,晚上睡觉就容易害怕做噩梦。现在倒好,还在大镜子旁边安了一张床。有时候把镜套放下来还好些;等过些日子,天气热了,人困得不行,哪还能记得去放镜套,就像刚才不就忘了嘛。肯定是先躺着对着自己的影子玩,玩着玩着一合眼,自然就会做些乱七八糟的梦;不然的话,怎么会看着自己还喊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天把床挪进来才妥当。”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王夫人派人过来叫宝玉,也不知道有什么事要跟他说,且听下回分解。

(编者注:本回不同版本标题有所不同,己卯本、庚辰本为“时宝钗”;戚蓼生序本、蒙古王府本为“识宝钗”;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为“贤宝钗”,但“时宝钗”因最早出现且最贴合人物核心特质,被当代学者普遍认为最准确。“时宝钗”之“时”源自《孟子·万章下》中“孔子,圣之时者也”的典故,意指“合时宜、待时机、识时务”。在第五十六回中,薛宝钗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质: 理家之才:她提出将大观园承包收益分配给众婆子,既避免矛盾,又顾全大局,展现了“合时宜”的管理智慧。待人之术:她通过“小惠全大体”的策略,以利益收买人心,同时强调规矩,体现了对时机的精准把握。“时宝钗”出现在最早的己卯本、庚辰本中,具有更高的文本权威性。后续版本改为“识宝钗”“贤宝钗”,可能是因“时”字较难理解,而“识”“贤”更通俗易懂。但“贤”字已经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标题中给了袭人,这里再用就重复了。所以不如“时”字恰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