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1/2)
话说王夫人见贾母那天在大观园不过是受了点风寒,并非什么严重的病症,请了医生吃过两剂药就康复了,心中便安定了下来。
于是,她吩咐叫来凤姐,让她准备一些东西给贾政带去。两人正商量着,突然贾母那边派人来请,王夫人连忙带着凤姐过去。
一到贾母那里,王夫人又关切地问:“现在感觉是不是更舒服些了?”
贾母回答道:“今天感觉好多了。刚才你们送来的野鸡崽子汤,我尝了尝,味道还不错,还吃了两块肉,心里很是舒服。”
王夫人笑着说:“这是凤姐孝敬您的。可见她孝心虔诚,也不枉您平时那么疼爱她。”
贾母点头笑道:“难得她有这份心。如果还有生的肉,再炸两块来,咸咸的,配粥吃很有味儿。那汤虽然好,但配稀饭就不太合适了。”
凤姐听了,连忙答应,并吩咐人去厨房传达这个要求。
这时,贾母又对王夫人笑道:“我叫人来请你,没别的事。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前两年我本想好好替她庆祝,可偏偏那时候总有大事发生,就这么混过去了。今年人又齐全,估计也没什么大事打扰,咱们大家就好好地乐呵一天。”
王夫人笑着回应:“我也想到了这个。既然老太太高兴,那咱们何不商量着把这事儿定下来?”
贾母笑道:“往年不论谁过生日,都是各自送礼,这样既俗气,又显得生分。今天我想出个新办法,既不生分,又能让大家开心。”
王夫人连忙说:“老太太怎么想好就怎么办。”
贾母笑道:“我想咱们也学学那些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用这些钱来办生日宴,你说好不好玩?”
王夫人笑道:“这个办法很好,但不知具体怎么凑份子呢?”
贾母听后更加高兴,连忙派人去请薛姨妈、邢夫人等人,又叫人去请姑娘们和宝玉,还有宁府的珍儿媳妇以及赖大家的等那些有头有脸的管事媳妇,全部叫来。
所有的丫鬟和婆子们见贾母非常高兴,也跟着欢喜起来,连忙各自分头行动起来,有的去请人,有的去传话。没过多久,老老少少、上上下下的人们便乌压压地挤满了一屋子。
只见薛姨妈和贾母面对面坐着,邢夫人和王夫人则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坐在贾母怀里,而地上则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
贾母赶紧吩咐人拿来几个小凳子,让赖大的母亲等几个年纪大且有地位的嬷嬷坐下。
按照贾府的风俗,那些年岁高且曾经服侍过长辈的家仆,地位甚至高于年轻的主子们。因此,尽管尤氏、凤姐儿等人依旧站在地上,但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位老嬷嬷在客气地推辞一番后,最终还是都坐在了小凳子上。
贾母笑着将刚才的一番话告诉了大家。在场的人哪个不想借此机会凑个热闹?那些与凤姐关系好的,自然是心甘情愿;那些畏惧凤姐的,也巴不得借此机会来奉承她。况且大家手头都宽裕,所以一听这话,都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贾母首先说道:“我出二十两。”
薛姨妈笑着回应:“我跟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说:“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平起平坐,自然要低一等,每人出十六两吧。”
尤氏和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要低一等,每人出十二两好了。”
贾母连忙对李纨说:“你是寡妇失业的,哪里还能让你出钱,我来替你出吧。”
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别高兴得太早,还是先算算账再揽事吧。老太太身上已经有两份了,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儿回过神来又该心疼了。过后又说‘都是为了凤丫头花了钱’,找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倍来暗暗补上,我还做梦呢。”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贾母也笑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凤姐笑道:“生日还没到呢,我现在就已经感觉受之有愧了。我一文钱都没出,却惊动了这么多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不如大嫂子那份我帮她出了算了。到了那一天,我多吃点东西,就算是享福了。”
邢夫人等人听了,都说“这样很好”。贾母这才答应了。
凤姐又笑道:“我还有句话想说。我觉得老祖宗自己出二十两,加上林妹妹和宝兄弟的两份,姨妈也是二十两,再加上宝妹妹的一份,这很公平。只是二位太太每人只出十六两,自己出的少,又不替别人出,这似乎有点不公平。老祖宗吃亏了呢!”
贾母听了,连忙笑道:“到底是我的凤姐儿心疼我,你说得对极了。要不是你,我又要被她们哄骗了。”
凤姐笑道:“老祖宗只需把两位小姐交给两位太太,每位太太负责一个,不论多少,每人再替出一份就是了。”
贾母连忙说:“这很公平,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忙站起来笑着说道:“这可不对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自己的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子媳妇倒成了陌生人,内侄女儿也成了外人了。”
说得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赖大的母亲接着又问:“少奶奶们每人十二两,我们自然应该更少一些才对。”
贾母听闻后说:“这可不行。虽然你们地位稍低,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家境富裕的,职位虽不高,手头却比他们宽裕。你们得和他们出一样的份子才合适。”众嬷嬷听后,连忙点头答应。
贾母接着又说:“姑娘们不过是凑个热闹,每人就按照一个月的月钱算吧。”说完,她回头喊道:“鸳鸯,过来,你们再找几个人,一起商量凑份子。”
鸳鸯答应一声,不一会儿,就带着平儿、袭人、彩霞等人,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她们有的出二两,有的出一两。
贾母问平儿:“你难道不给你主子过生日,还要把钱算在这里面吗?”
平儿笑道:“我给主子另外准备了礼物,这是公中的份子,我也该出一份。”
贾母笑道:“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也笑着说:“这下人都到齐了。还有两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份子,也得问问。理应照顾到她们,不然她们会以为我们小看她们了。”
贾母听了,连忙说:“对呀,怎么把她们给忘了!只怕她们没空,叫个丫头去问问。”
说着,已有个丫头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每位姨奶奶也出二两。”
贾母高兴地说:“拿笔墨来算清楚,总共是多少。”
尤氏在一旁悄悄骂凤姐道:“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这么多婆婆婶子来给你凑银子过生日,你还不知足,又把两个苦命的人也拉进来干什么?”
凤姐也悄声笑道:“你别乱说,等会儿离开这里,我再跟你算账。她们两个哪里苦了?有钱也是白白送给别人,不如收过来咱们一起乐呵乐呵。”
说完这番话,众人很快就合计好了,总共筹集到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
贾母说:“一天的戏曲和酒宴花不了这么多。”
尤氏回答:“既然不请外客,酒席也就不需要太多,这些钱用上两三天都足够了。再说,唱戏的钱都省下了。”
贾母说:“凤丫头说哪个戏班子好,我们就请哪个。”
凤姐说:“咱们自家的戏班子听得都腻了,不如花点钱请个外面的班子来听听。”
贾母说:“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去办。就让凤丫头一点心也别操,好好享受一天才是。”
尤氏答应了。大家又聊了一会儿,见贾母有些累了,才慢慢地散了出去。
尤氏等人送别了邢夫人和王夫人后,便前往凤姐的房间,一起商量如何筹备她的生日事宜。
凤姐说:“这事儿你不用问我,只需观察老太太的脸色行事就对了。”
尤氏笑着打趣道:“你这个家伙,可真是走了大运了。我还以为叫我们来有什么大事呢,原来就为了这个。不仅要出钱,还得我来费心,你打算怎么谢我呀?”
凤姐也笑着说:“你别在这儿贫嘴了,我又没请你来,谢你什么!你要是怕麻烦,现在就回去跟老太太说,再换一个人来管这事儿。”
尤氏继续笑道:“瞧你得意的样儿!我劝你还是收敛点儿好。水满则溢,别太得意忘形了。”
两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银子被送到了宁国府,这时尤氏刚刚起床开始梳洗打扮,她随口问道:“是谁把银子送过来的?”
丫鬟们回答说:“是林大娘。”于是,尤氏吩咐人去把她叫来。
丫鬟跑到下人房里,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尤氏让她坐在脚踏上,自己一边忙着梳洗,一边问她:“这一包银子总共有多少?”
林之孝家的回答说:“这是我们下人们凑的份子钱,先送过来了。老太太和太太们的份子钱还没凑齐呢。”
两人正说着,丫鬟们进来禀报:“荣国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
尤氏笑着骂道:“你们这些小蹄子,就知道记这些不重要的事儿。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兴起,想学学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记住了,还当正经事到处说。还不快去把人接进来,好好招待,再打发他们走。”
丫鬟们答应着,连忙出去迎接,一共收到了两封份子钱,连宝钗和黛玉的都包括了。
尤氏又问:“还有谁的钱没收齐?”
林之孝家的答道:“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还有底下姑娘们的都没收齐呢。”
尤氏又问:“那你们大奶奶的呢?”
林之孝家的说:“奶奶,这银子都是从二奶奶那里发的,大家的份子钱都已经算进去了。”
说着,尤氏已经完成了梳洗打扮,随即吩咐下人准备好车辆。
不久,一行人便来到了荣府,尤氏首先去见凤姐。只见凤姐已经把银子封装好了,正准备派人送去。
尤氏问道:“银子都备齐了吗?”
凤姐笑着回答:“都准备好了,赶紧拿走吧,要是丢了可别怪我哦。”
尤氏笑道:“我有点不相信呢,我得当面数一数。”说着,便真的开始按数清点起来,结果发现唯独少了李纨的那一份。
尤氏笑骂道:“我就知道你没那么老实,怎么大嫂子的那份没了?”
凤姐笑道:“那么多还不够用吗?少一份就算了,真不够了我再给你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