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1/2)

目录

话说宝玉抬眼望去,只见北静郡王水溶头戴一顶镶嵌着洁白簪缨和银翅的王帽,身穿绣有江牙海水图案和五爪坐龙的白色蟒袍,腰间系着碧玉装饰的红色革带,面容如玉般温润,眼睛明亮如星辰,真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宝玉急忙上前行礼参拜,水溶连忙从轿子里伸出手来扶住了他。宝玉则是头戴束发银冠,额上勒着绣有双龙出海的抹额,身穿白蟒箭袖服,腰束攒珠银带,脸色如春日花朵般鲜嫩,眼睛漆黑如点漆。

水溶笑道:“真是名不虚传,你果然像‘宝’一样珍贵,似‘玉’一般温润。”接着问道:“你衔着的那块宝贝在哪里?”

宝玉一听这话,连忙从衣服里取出来递给水溶。水溶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又念了上面刻的字,问道:“真的很灵验吗?”

贾政赶忙回答:“虽然这么说,但还没试过。”水溶一边连声称赞这宝贝神奇非凡,一边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彩绦,亲自给宝玉戴上,然后又拉着宝玉的手问他的年龄和读的书籍。宝玉一一回答。

水溶见他言辞清晰,表达得体,同时又笑着对贾政说:“您的儿子可真是人中龙凤,我这样在您面前夸赞他并非冒昧。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的叫声定会比老凤更为清亮),

前途不可限量啊。”

贾政连忙陪着笑脸回答:“犬子怎敢承受如此高的赞誉!多亏藩郡的福泽,如果真能如您所说,那也是我们这些后辈子孙的荣幸。”

水溶又说:“只是有一点,令郎如此天资聪颖,想必老太太和夫人等长辈都非常疼爱;但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太过溺爱就不好了,溺爱往往会导致孩子荒废学业。以前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想必令郎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情况。如果令郎在家难以专心学习,不妨常到我府上来。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凡是到京城来的海上名士,无不对我另眼相看。因此,我的府上聚集了不少高人。令郎常来交流,学问定能日渐长进。”贾政连忙躬身应承。

水溶摘下自己手腕上的一串念珠,递给宝玉说:“今天初次见面,匆忙之中竟没有准备什么贺礼。这是前几天皇上亲自赏赐给我的一串鹡鸰香念珠,暂且作为我的贺礼吧。”

宝玉赶紧接过,转身献给贾政。

贾政和宝玉一起向水溶表达了谢意。随后,贾赦、贾珍等人一同上前请求水溶回乘轿子。

水溶说:“逝者已经升入了仙境,不再是我们凡尘俗世中的人了。我虽然承蒙皇上恩宠,继承了郡王的爵位,但怎敢超越仙人的灵柩先行离去!”

贾赦等人见水溶态度坚决,只好告辞谢恩,然后命令手下停止奏乐,顺利完成了葬礼仪式,之后才让水溶乘坐轿子离去。此事暂且不提。

话说宁国府举办葬礼,一路上热闹非凡。当队伍刚到达城门口时,恰好遇上贾赦、贾政、贾珍等同僚及下属各家设置的祭奠棚进行祭拜,他们一一表达感谢之后,便继续出城,径直朝着铁槛寺的大路行进。

这时,贾珍领着贾蓉走到各位长辈面前,请他们上车或上马。

于是,贾赦一辈的人各自上了马车,而贾珍一辈的人也正准备上马。凤姐因为心里挂念着贾宝玉,担心他在郊外任性妄为,不听从随行家人的劝告,贾政又对这些琐事不太过问,所以生怕宝玉有个闪失,难以向贾母交代。于是吩咐一个小厮去叫他过来。

宝玉无奈,只好走到凤姐的车前。凤姐笑着对他说:“好兄弟,你是金枝玉叶,人品跟女孩似的,别跟他们一样在马背上乱窜。下来,咱们姐弟俩一起坐车,岂不是更好?”宝玉一听,连忙下马,钻进凤姐的车里,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地前行。

不一会儿,只见两个人骑着马迅速地从远处奔来,离凤姐的车子不远时,一同跃下马背,上前扶着车子说:“这里有休息的地方,奶奶请下车更衣休息。”

凤姐连忙吩咐人去请示邢夫人和王夫人的意见,那人回来禀报说:“太太们说不用休息了,让奶奶自行决定就好。”

凤姐听了,便决定先休息一下再继续前行。众随从听了命令,立刻调整马车,穿过人群,向北疾驰而去。宝玉在车内急忙让人去请秦相公。

那时,秦钟正骑着马跟在他父亲的轿子旁边,忽然看到宝玉的随从跑来,请他一同去用餐休息。秦钟望去,只见凤姐的车子往北驶去,后面跟着拉着宝玉马的随从,马鞍和笼头都已备好,便明白宝玉是和凤姐同车而行,于是自己也策马赶上,一同进入了一个庄园的大门。早有庄园里的仆人将闲杂人等赶走。

那庄户人家房屋不多,女眷们无处回避,只好任由她们自便。那些村里的姑娘、农妇们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气质、衣着、礼仪、举止,哪有不驻足观看的道理?

这时,凤姐走进了茅草屋,吩咐宝玉等人先到外面去玩。

宝玉等人心领神会,便与秦钟一同出来,带着小跟班们四处逛荡。他们对庄户人家使用的各种工具都未曾见过。宝玉一见到锹、锄头、镢头和犁这些农具,都觉得十分新奇,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叫什么名字。

小跟班们在一旁一一告诉了他这些农具的名称和用途。宝玉听后,点头感叹说:“难怪古人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因就在这里啊。”

说着,他们又来到一间房子前,看见炕上放着一架纺车,宝玉又问小跟班们:“这又是什么?”小跟班们又给他解释了纺车的用途。宝玉听后,便走上前去转动纺车玩耍,觉得很有趣。

这时,一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农村姑娘跑了过来,嚷嚷着:“别弄坏了!”众小跟班连忙大声喝止她。

宝玉赶紧放手,陪着笑说:“我是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想试试。”

那姑娘说:“你们哪里会弄这个!让开,我纺给你们看。”

秦钟暗暗拉着宝玉笑道:“这个姑娘真有意思。”

宝玉一把推开他,笑着说:“该死的东西,再乱说,我就打你了。”

说着,只见那姑娘开始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有个老婆婆喊道:“二丫头,快过来!”那姑娘听见后,丢下纺车,径直走开了。

宝玉感到有些失落和无趣。这时,凤姐派人前来叫他们两人进屋。

凤姐洗完手,换了衣服,拍去身上的尘土,询问他们是否需要更换衣物,宝玉表示不需要,于是作罢。

家中的仆妇们端来了路上用的茶壶、茶杯、装饰精美的食盒以及各式小吃。凤姐等人喝过茶后,等仆妇们收拾妥当,便起身准备上车出发。

此时,外面的旺儿已经准备好了赏钱,赏给了村里的主人和庄上的妇人们。对于这些,凤姐并未多加留意,但宝玉却细心观察,发现其中并没有二丫头。

等到上了马车,车子刚驶出不远,宝玉就看见二丫头怀里抱着她的小弟弟,和几个小女孩边说边笑地走了过来。宝玉心里真恨不得立刻下车跟她们一起去,但料想大家不会同意,只好无奈地用目光送别。只可惜马车轻快,马儿跑得迅速,不一会儿,她们的身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走了没多久,他们又赶上了一场盛大的葬礼队伍。

前方早已有法鼓、金铙等乐器开道,还有幢幡、宝盖装饰,铁槛寺迎接灵柩的众僧人也一并到达。

不久,一行人进入寺庙,另行举办法事,重新设置香坛。灵柩被安放在内殿的偏室中,宝珠在里屋陪伴守灵。

寺庙外,贾珍负责招待所有前来吊唁的亲友,有的人留下来吃饭,有的人则谢绝了饭食直接告辞。贾珍一一向他们表示感谢,无论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还是男爵,都分批陆续散去,直到接近傍晚时分才全部散去。

寺庙内的女眷则由凤姐负责招待,先从有显赫官职和诰命的夫人开始,直到正午时分才全部送完。只有几位最亲近的亲戚留了下来,要等到三天后的安灵道场结束才离开。

这时,邢夫人和王夫人知道凤姐肯定不能回家,便也准备进城。王夫人想带宝玉一同回去,但宝玉刚到郊外,哪里肯轻易回去,只想跟着凤姐住下。王夫人没办法,只好把宝玉交给凤姐,自己就先回去了。

原来,铁槛寺是由宁国公和荣国公当年建造而成的,时至今日,它依然拥有香火田产作为捐赠,旨在为京城中年迈之人提供一个经济的寄居之所。寺内无论是阳宅还是阴宅,都已准备得十分周全,非常适合作为护送灵柩之人临时居住的地方。

然而,如今的后代子孙众多,家境贫富悬殊,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拮据但能安分守己,便选择住在这里;而那些讲究排场、有钱有势的,却嫌弃这里不方便,必定要在别处,无论是村庄还是尼姑庵,另寻一处居所,作为丧事结束后的宴饮休憩之地。

就拿现在秦氏的丧事来说,族中的众人都暂时在铁槛寺安顿,唯独凤姐觉得这里不方便,因此早早就派人去和馒头庵的尼姑净虚商量,让她腾出两间房来作为他们的住处。

原来,这座被称为馒头庵的寺庙,本名水月寺,因其制作的馒头极为美味,故而得此昵称,它坐落在离铁槛寺不远的地方。

此时,和尚们的日常功课已经结束,晚茶也已供奉完毕,贾珍随即吩咐贾蓉请凤姐去休息。

凤姐见还有其他几位妯娌陪伴着女眷,便辞别了众人,带着宝玉和秦钟前往水月庵。

秦业的父亲因年迈且体弱多病,无法前来,只吩咐秦钟在此等候参与安灵仪式。于是,秦钟便跟随着凤姐和宝玉,一行人很快抵达了水月庵。

庵中的住持净虚带领着她的两个徒弟智善和智能出门迎接,众人相互见过礼。

凤姐等人来到一间清净的房间,更衣净手之后,发现智能儿越长越高,模样也越来越标致,便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都不来我们那边走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