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苏早的跨部门支持:借调核心数据(1/2)
“睡神事业部”凭借首月盈利和惊人的人均产值,暂时顶住了来自集团和外界的质疑,但林眠和他的团队很清楚,这仅仅是一场小小的前哨战。外包项目的成功证明了他们的基本能力和效率,但真正决定他们能否立足、乃至实现理念的,还是他们自己的核心项目——“静域”。
“静域”的研发进入了关键阶段。林眠梦中勾勒出的那个以“动态策略引擎”和“插件化”为核心的精妙架构,正在被老周带领的后端团队一点点变为现实。前端界面在阿雅的打磨下日趋流畅美观,小李参与的智能过滤算法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一个核心的难题横亘在面前——数据。
“静域”要智能,要能准确判断用户状态、区分通知紧急程度,离不开对大量真实工作场景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尤其是用户状态感知模块,需要理解不同员工在不同时间段的工作模式、沟通习惯,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事业部自身成立时间短,内部数据量有限,且成员工作模式相对“非典型”,不足以支撑模型的充分训练。他们需要更广泛、更“普通”、更能代表公司主流工作模式的数据源。
最理想的数据源,自然就是公司内部现成的、庞大的办公行为数据——来自OA系统、内部通讯软件、邮件系统、日历系统的匿名化日志数据。这些数据能清晰地反映出员工的工作节奏、沟通模式、会议频率、乃至“隐形加班”的情况。
但获取这些数据,谈何容易?
这些数据涉及员工隐私,权限管控极其严格。更重要的是,这些核心系统大多由赵乾分管的IT运维部和“磐石二期”项目组(苏早负责)直接或间接管理。赵乾巴不得“睡神事业部”失败,怎么可能开放关键数据给他们?这无异于资敌。
林眠尝试通过正式渠道向公司数据管理部门提交了数据使用申请,果不其然,申请石沉大海,连个回音都没有。显然,有人在暗中作梗。
就在“静域”项目因数据匮乏而可能陷入停滞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这天下午,林眠接到了苏早打来的内线电话。
“林总,方便吗?关于数据申请的事情。”苏早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依旧清冷,但少了几分以往的疏离。
林眠心中一动:“请讲。”
“你们申请调取办公行为匿名日志数据的流程,被卡在IT运维部了。”苏早直接点明了现状,“理由是无法确保数据安全和使用合规。”
这在意料之中。
“不过,”苏早话锋一转,“‘磐石二期’项目组的部分非核心模块,在进行压力测试和用户行为分析时,积累了一批经过严格脱敏、无法追溯到具体个人的行为日志样本。这批数据,在项目组内部权限管理范围内,我作为负责人,有权决定其用途。”
林眠瞬间明白了苏早的意思。她无法直接对抗赵乾,撬动整个公司的核心数据池,但她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磐石二期”项目权限内,拿出一部分边缘的、但同样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来支援“静域”的研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