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今天真的不想加班 > 第155章 观察员的转变:从质疑到好奇

第155章 观察员的转变:从质疑到好奇(2/2)

目录

林眠看了她一眼,那眼神似乎带着一丝极淡的了然。“大脑不是机器,无法持续高负荷运转。短暂的休息,无论是午睡还是几分钟的放空,都是为了清空缓存,恢复处理能力。这就像电脑,你一直开着无数程序不关机,它只会越来越慢,甚至死机。适当的重启,是为了更快的运行。至于滥用……”

他顿了顿,反问道:“顾特派员,在你看来,是偶尔几分钟的自主休息对整体效率的损害大,还是员工因为疲劳而导致错误频出、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去弥补的损害更大?是信任他们管理自己的状态更能激发责任感,还是像防贼一样监视他们更能带来创造力?”

一连两个问题,像小锤子轻轻敲在顾璇固有的认知框架上。她张了张嘴,竟一时找不到更有力的反驳。她回想起自己过去熬夜赶报告,第二天头脑昏沉、错误百出的经历,以及那些在工位上刷着手机、磨洋工的下属……

“我……明白了。”顾璇轻轻吐出一句话,这并非完全的认同,但至少是一种对另一种可能性的承认。她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居高临下的审视,转变为平等甚至略带谦逊的探讨。

“您的理念,确实……很独特。”她斟酌着用词,“它挑战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管理惯例。”

“惯例不代表正确,只是代表普遍。”林眠的语气带着一种看透的淡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重复一种并无效能的习惯而已。”

他说完,对她微微点了点头,便端着水杯离开了茶水间。

顾璇独自站在茶水间里,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林眠那句“惯例不代表正确”。她看着窗外明净的天空,第一次对自己熟练掌握并奉为圭臬的那套管理体系,产生了一丝动摇。

回到工位,她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没有继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而是开始写下自己的思考:

· 效率的源头? 是更多的时间投入,还是单位时间内的能量值与专注度?

· 管理的本质? 是控制与监督,还是激发与赋能?

· 信任的成本与收益? 如何量化?

· “休息”在生产函数中的位置? 它真的是负向变量吗?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思维中一扇从未开启的门。

下午,当看到那个资深的小组长再次组织午睡时,顾璇的目光不再仅仅是记录,而是带着一种试图理解其背后深层逻辑的专注。她甚至开始思考,如果在自己过去管理的团队里推行类似的“精力管理”措施,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又可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转变,在无声无息中发生。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来自总部的“评判者”,更像是一个被卷入一场奇特社会实验的“参与者”和“学习者”。那份最初的任务——评估林眠团队的模式——依然存在,但其内涵已经悄然改变。从“寻找漏洞以证明其不可行”,逐渐转向了“探寻其成功的内在逻辑,以及可能的借鉴意义”。

好奇,如同藤蔓,一旦开始生长,便会不由自主地缠绕蔓延。而顾璇知道,她对于林眠,对于这个团队,对于他们背后那套颠覆性理念的好奇,才刚刚开始。这份好奇,将会引领她走向何方,连她自己也无法预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