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今天真的不想加班 > 第124章 【灵感碎片】的团队应用初试

第124章 【灵感碎片】的团队应用初试(2/2)

目录

老陈则是被第二个问题点醒了:“决策权下放?边缘节点自组织?这……这有点像生物群体的协同机制!单个个体规则简单,但群体却能涌现出智能!如果每个边缘节点只根据本地负载和相邻节点状态做简单调整,或许真的能避免中心节点的瓶颈!”他兴奋地推了推眼镜,开始构思这种分布式协同的可行性。

小米的关注点则在第三个问题上:“数据流动路径作为调度信号……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数据优先级标签体系,高优先级的数据自动抢占最优路径和资源,低优先级的则排队或走备用路径……这比统一的调度算法更灵活!”她立刻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画起了数据流示意图。

林眠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偶尔喝一口水。他提出的问题,正是【睡眠系统】整合信息后生成的“灵感提示”的转化。他没有直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通过精准的提问,引导团队成员自己走向那条隐藏的高效路径。

办公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键盘敲击声和偶尔兴奋的低语。之前笼罩的焦虑和挫败感被一种专注和探索的热情所取代。

半个小时后。

“有了!”张桐第一个抬起头,眼睛发亮,“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轻量级预测+快速反应’的混合模型!牺牲一点预测精度,换取决策速度,再结合反馈机制实时修正!模型复杂度大大降低,训练时间也能缩短至少60%!”

“我这边也想好了!”老陈激动地说,“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基于本地负载信息和简单通信协议的边缘节点协同算法!中心节点只负责宏观策略制定和异常处理,大部分调度决策由边缘节点自主完成!这样不仅能提升响应速度,系统的鲁棒性也会更强!”

“数据标签体系我也初步构思好了!”小米展示着平板上的草图,“可以根据数据类型、紧急程度、价值密度等多个维度打标签,建立动态优先级映射到资源分配的策略!”

三个原本看似无解的问题,在林眠那几个关键问题的引导下,竟然各自找到了突破性的思路,而且这些思路彼此之间还能有机结合起来。

“很好。”林眠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夸张的表情,但眼神中流露出赞许,“将你们的思路整合,形成新的方案框架。张工负责核心算法重构,陈工负责边缘协同机制设计,小米完善数据标签体系并与前后端对接。明天上午,我要看到详细的方案文档和初步的可行性验证数据。”

“没问题!”三人异口同声,语气中充满了信心和干劲。他们拿着各自的记录,匆匆离开办公室,迫不及待地要去实现刚刚诞生的灵感。

林眠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走到窗边。夕阳正在落下,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将【灵感碎片】以引导的方式应用于团队协作。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直接给出答案,或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无法培养团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通过关键提问引发的“顿悟”,不仅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创造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高效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这场由外部刁难引发的内部危机,反而成了【灵感碎片】团队应用初试的契机。一支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更开始学会利用集体智慧和高维提示去突破瓶颈的团队,正在悄然成型。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那个最简单,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基础上——一个得到充分休息、能够清晰思考的大脑。林眠看了一眼角落里的懒人沙发,觉得今晚或许可以多给自己二十分钟的休憩时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