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逆凡次尊仙 > 第271章 书院琴韵启道缘

第271章 书院琴韵启道缘(1/2)

目录

太初秘境深处,寂灭天魔的气息如墨汁滴入清水,迅速浸染了整片天地,山川震颤,星河倒转。就在这毁天灭地的威压即将落下之际,林昊与苏清月周身忽然腾起万道金芒,九个子嗣体内的太阴四象血脉如星辰般亮起,与父母身上的光芒交相辉映。

“竟是...逆乱时空的大神通!”璇玑使者望着那片光芒,声音中满是难以置信。

白光如茧,将林昊一家人温柔包裹,他们的身影在光芒中渐渐淡去,仿佛融入了虚空。幽冥左使伸出的魔爪僵在半空,眼中的惊愕尚未褪去,那片光芒已彻底消散,只余下秘境中呼啸的罡风,证明着方才的惊心动魄。

......

云龙界,大安王朝,江南水乡正是烟雨朦胧的时节。

一艘乌篷船破开粼粼波光,缓缓行驶在镜湖之上。船头立着的青衫书生凭栏远眺,眉宇间带着几分温润,又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茫然。林昊望着远处被薄雾笼罩的黛色山峦,心中莫名涌起一股熟悉的悸动,仿佛这片山水曾在他梦中反复出现。

“林先生,前面就是白云书院的码头了。”船夫摇着橹,笑着说道,“咱们书院的山长可是盼了您好些日子,说您的《诗经新解》字字珠玑,定要请您给学子们好好讲讲。”

林昊微微颔首,目光却被湖对岸的一座雅致建筑吸引。那建筑依着青翠的山势而建,白墙黛瓦在绿树间若隐若现,飞檐下悬着的铜铃偶尔随风轻响,更添几分清幽。隐约间,有悠扬的琴声顺着风飘来,如清泉流过石涧,让他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那是什么地方?”他忍不住问道。

船夫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笑道:“哦,那是苏家的‘泠音阁’。阁主苏清月姑娘的琴艺,在咱们江南可是数一数二的,不光弹得好,人也生得跟画里的仙子似的。只是...”

“只是什么?”林昊追问。

船夫压低了声音:“这位苏姑娘性子淡,平日里不常露面。前阵子京里来的王大人想请她去府中弹一曲,都被婉言谢绝了呢。”

林昊闻言,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苏姑娘更添了几分好奇。那断断续续的琴声仿佛带着某种牵引之力,让他不由自主地凝神细听,想要从中捕捉更多的讯息。

乌篷船靠岸时,码头上已站着几个身着青衿的学子。为首的少年眉目清朗,见林昊下船,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学生李文,奉山长之命,在此等候林先生。”

林昊随着学子们沿石阶而上,山路两旁草木葱茏,偶有山风拂过,带来阵阵草木清香。白云书院坐落在半山腰,山门古朴,门楣上“白云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百年学府的沉淀。山门前,一位身着灰色长衫、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含笑而立,眼神温润而深邃。

“老朽白云书院山长李道明,久仰林先生大名。”老者拱手行礼,声音温和却有力量。

林昊连忙还礼:“山长客气了,晚辈不过是略通经义,蒙山长如此看重,实在愧不敢当。”

李道明笑着摆了摆手:“先生不必过谦。老朽读您的《诗经新解》,见您于‘风、雅、颂’中独辟蹊径,于‘赋、比、兴’中另见真章,便知先生胸中自有丘壑。今日得见,果然气度不凡。”

二人相携步入书院,院内青石板路干净整洁,两旁是错落有致的讲堂、斋舍,廊下挂着学子们的书画作品,处处透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沿途遇到的学子们纷纷停下脚步,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敬佩。

“听闻先生不仅经学造诣深厚,于音律一道也颇有心得?”行至一处栽满修竹的庭院时,李道明忽然问道。

林昊微微一怔,点头道:“闲暇时偶有涉猎,算不得精通。”

李道明抚须一笑,眼中带着几分深意:“巧了,明日书院要办一场雅集,邀请了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苏家泠音阁的苏清月姑娘也会来,届时会为大家抚琴。先生若是有兴致,不妨与她交流一二,想必会有裨益。”

林昊心中一动,那位神秘的苏姑娘,终于有机会得见了。

当晚,林昊被安排在书院东厢的“听竹轩”住下。轩外修竹摇曳,月色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夜深人静时,他辗转难眠,索性起身在院中漫步,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空落落的感觉。

“总觉得...好像丢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他喃喃自语,眉头微蹙,却怎么也想不起究竟是什么。

就在这时,一阵清越的琴声顺着晚风飘来,穿过竹林,落入他的耳中。那琴声初时如空谷幽兰,悄然绽放,而后渐转悠扬,似有月华在琴弦上流淌,让林昊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循声望去。

琴声正是来自湖对岸的泠音阁。月光下,泠音阁的飞檐在夜色中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阁内隐隐有灯火透出,与天上的明月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林昊凝神细听,只觉得这琴声异常熟悉,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无数次听过这旋律,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地叩击在他的心弦上。他下意识地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箫,那箫通体莹白,触手温润,是他随身携带之物,却记不清何时何地所得。

随着琴声流转,林昊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按上箫孔,清越的箫声随之响起,与那琴声交相呼应。初时还有些生涩,片刻后便浑然一体,箫声如高山巍峨,琴声似流水潺潺,一刚一柔,相得益彰。

更让林昊惊讶的是,那琴声仿佛有了灵性一般,察觉到他的箫声后,曲调悄然变化,时而与箫声追逐嬉戏,时而与箫声相和共鸣。两种乐声在寂静的夜空中交织盘旋,引动了周遭的灵气——院中的兰花在乐声中缓缓绽放,空中的流云随着韵律聚散,连月光似乎都变得更加柔和。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久久不散。林昊握着玉箫,怔怔地站在院中,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既温暖又怅然,仿佛跨越了漫长的时光,与某个重要的人重逢。

......

翌日,雅集在书院的“聚贤堂”举行。堂内布置雅致,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与清茶点心,来自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齐聚一堂,或吟诗作对,或品茗论画,气氛融洽而热烈。

林昊作为书院新邀的讲师,坐在李道明身旁,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倾听众人的言谈。他偶尔开口点评几句,言语简洁却切中要害,引得众人频频点头称赞。

“接下来,有请泠音阁苏清月姑娘为大家抚琴。”李道明朗声说道,打破了堂内的热闹。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只见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女子抱着一张古琴,缓步走了进来。她身姿纤细,步履轻盈,眉目清丽绝尘,气质如月下寒梅,清冷中透着淡淡的温润,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林昊在见到她的刹那,心脏猛地一缩,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这个女子...他一定在哪里见过!这种感觉如此强烈,让他几乎要脱口而出,却又想不起任何具体的画面,只余下一片模糊的熟悉感。

苏清月似乎也感觉到了他的目光,抬眸望来。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微微一怔,眼中闪过同样的困惑与悸动,仿佛两条平行线突然有了交集,在彼此的心中激起圈圈涟漪。

“这位是...”苏清月的目光在林昊脸上停留片刻,轻声问道,声音如玉石相击,清脆悦耳。

李道明连忙介绍:“这位是林昊林先生,近日刚到我院讲学,于经学、音律之道皆有独到见解。”

林昊起身,拱手行礼:“在下林昊,久闻苏姑娘琴艺高绝,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苏清月微微颔首,浅笑道:“林先生客气了。方才听闻先生点评诗词,见解独到,小女子也十分钦佩。”

两人相视一笑,目光交汇间,竟有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仿佛相识多年的旧友,只是暂时忘了过往的交集。在场的众人都察觉到了这微妙的氛围,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却都没有点破。

苏清月在堂中早已备好的琴案前坐下,将古琴轻轻放置妥当。她伸出纤细白皙的手指,轻轻落在琴弦上,指尖微动,一串清越的音符便流淌而出。她弹奏的是一曲《流水》,初时如涓涓细流,在山谷间蜿蜒穿梭,而后渐转湍急,似奔涌的江河,气势磅礴,最后又归于平静,如湖泊般澄澈宁静。

林昊听得入了神,这琴声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一种熟悉的意境,让他想起昨夜的那场合奏,更让他脑海中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月光下,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一张古琴,一支玉箫,还有...一片看不清的星空。

曲终,堂内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苏清月起身,向众人微微欠身,目光却不自觉地再次飘向林昊。

“妙哉!”林昊由衷地赞叹道,“苏姑娘的琴声,不仅技艺娴熟,更得流水之魂,听之如身临其境,令人心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