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能量核心·暗物质之谜(2/2)
小宇迅速调整频率,反物质反应堆重新输出4.8赫兹的能量波,主控屏幕上的第三个三角形符号再次闪烁,但能量裂隙不仅没有关闭,反而扩大了10%。古丽提升菌网的能量输出,灵脉能量的共振频率稳定在4.8赫兹,但狂暴的暗物质粒子像失控的野马,根本无法被共振稳定。
“常规调控没用!需要找到裂隙的‘关闭密码’!”林默快速翻阅观测站的日志,终于在最后一页找到一段关键记录:“能量裂隙关闭需激活‘核心保护符号’,对应频率6.2赫兹,需与反物质能量波叠加,形成‘量子对冲’!”
“6.2赫兹!小宇,立即将反物质反应堆的输出频率调整至6.2赫兹,同时叠加50%的反物质能量波!”乐乐下达指令,小宇不敢耽搁,在能源舱内快速操作——反物质反应堆的输出频率瞬间提升至6.2赫兹,一道淡蓝色的能量波从星舰底部发射,与能量核心的暗物质粒子流形成对冲。
当能量波与粒子流接触的瞬间,主控屏幕上的“核心保护符号”(一个由圆形和十字组成的符号)剧烈闪烁,能量核心的能量裂隙开始缓慢收缩,暗物质浓度从0.8GeV\/3降至0.6GeV\/3,再到0.4GeV\/3。
“有效!裂隙在收缩!”林默兴奋地大喊,但好景不长,反物质反应堆的能量储备开始快速下降,从80%降至50%,再到30%——叠加50%的能量波消耗太大,星舰的能源无法长时间支撑。
“古丽!能不能让菌网代替反物质反应堆,输出6.2赫兹的共振频率?菌网现在的能量状态很好,或许能支撑更久!”乐乐突然想到,菌网此时的活性达到98.5%,灵脉能量储备充足,或许是关闭裂隙的关键。
古丽立即尝试调整菌网的共振频率,从4.8赫兹提升至6.2赫兹。当频率稳定的瞬间,菌网的叶片突然发出强烈的绿光,灵脉通道内的能量液滴汇聚成一道淡绿色的能量束,从培育舱的发射口射出,与星舰的反物质能量波叠加,形成一道更强大的“量子对冲波”。
这道对冲波像一把利剑,直刺能量核心的裂隙。当接触的瞬间,能量裂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暗物质浓度骤降至0.2GeV\/3,周围狂暴的粒子云也逐渐平静下来。5分钟后,能量裂隙完全关闭,能量核心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只是表面的暗红色光晕变得暗淡了几分。
“成功了!能量裂隙关闭了!”主控舱内爆发出欢呼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乐乐瘫坐在主控椅上,看着屏幕上恢复稳定的参数——反物质反应堆的能量储备还剩15%,菌网的活性降至95%,但星舰和所有人都安全了。
林默这时突然发现,能量核心关闭裂隙后,表面浮现出一组新的符号,与观测站日志中的“外星文明遗迹”符号完全一致,像是在“回应”星舰的调控。“乐乐!能量核心在传递信息!这些符号可能是外星文明留下的‘坐标’,指向他们的母星或者其他遗迹!”
乐乐立即让林默将符号记录下来,准备带回地球交给指挥中心分析。她看向舷窗外的能量核心,心中充满了敬畏——这个被外星文明操控的能量核心,既是危险的“宇宙炸弹”,也是蕴含无限可能的“能源宝库”,更是人类探索外星文明的重要线索。
“阿木尔,调整航向,离开能量核心区域,返回太阳系轨道。我们已经获取了足够的数据,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数据安全带回地球,为后续的深入探索做准备。”乐乐下达指令,星舰的推进器重新启动,朝着太阳系的方向加速前进。
在星舰逐渐远离能量核心的过程中,古丽持续监测菌网的状态,发现菌网吸收了大量的暗物质粒子能量后,灵脉通道变得更加坚韧,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了20%,甚至能自主识别和过滤有害的暗物质粒子。“菌网经过这次共振,进化出了更强的适应能力!以后再遇到暗物质异常,我们有了更可靠的‘预警系统’和‘能量转换器’!”
小宇则开始研究如何将暗物质能量转化为星舰的常规能源。他从菌网吸收暗物质粒子的过程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一套“暗物质能量转换装置”,利用灵脉能量的共振原理,将暗物质粒子转化为反物质能量,为星舰提供持久动力。“如果这套装置能成功,星舰的续航能力将提升10倍,人类的深空探测范围也能扩大到更远的宇宙!”
林默将观测站的日志、能量核心的参数、外星文明的符号数据整理成完整的报告,通过加密通讯传输给地球指挥中心。几小时后,指挥中心传来回复,李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星舰全体成员,你们的发现是人类深空探测史上的里程碑!指挥中心已决定成立专门的‘能量核心研究小组’,并计划派遣更多的探测飞船前往木星,深入研究能量核心和外星文明遗迹。你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期待你们平安返回地球!”
星舰在浩瀚的宇宙中朝着地球飞驰,舷窗外,木星的身影逐渐缩小,最终变成一颗淡蓝色的光点。主控舱内,所有人都围坐在全息会议桌前,看着屏幕上的研究数据和外星符号,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乐乐看着大家兴奋的脸庞,心中感慨万千——从火星轨道的空间异常场,到木星空间站的能源危机,再到能量核心的暗物质之谜,星舰的每一次遭遇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她知道,这次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宇宙中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着人类去解开,更多的奇迹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当星舰穿越小行星带,地球的轮廓在舷窗外逐渐清晰时,主控舱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数据和线索,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希望。而在遥远的木星能量核心旁,那组外星文明的符号仍在闪烁,仿佛在等待着人类下一次的到来,揭开更多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终极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