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水脉萌动·四宇织网(1/2)
第91章:水脉萌动·四宇织网
2046年夏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正午热浪滚滚,灵脉教育基地的“星际水生实验室”却透着清凉。实验室中央的透明水族箱里,淡蓝色的液体轻轻晃动,十几株嫩绿的幼苗在水中舒展叶片——这是“水脉焰果”的初代培育苗,根系缠绕着细密的淡蓝菌丝,像在水中撑开了一把把微型的能量伞。乐乐穿着浅蓝色实验服,正用特制的水下监测仪扫描幼苗,屏幕上跳出数据:“灵脉能量7.2赫兹,根系活性99%,光合作用效率比陆生焰果高20%,完全适应水生环境!”
阿木尔站在水族箱旁,手里的平板电脑实时记录着水温、酸碱度和溶解氧数据:“水温25c,ph值7.5,溶解氧8g\/L,刚好是欧罗巴冰层下液态水的模拟参数。”他指着一株叶片最舒展的幼苗,“这株‘水脉一号’长得最快,已经有10厘米高了,根系还能释放出微量的灵脉元素,让周围的水都泛着蓝光。”
两人正说着,苏瑶推着载有低温水箱的推车走进来,水箱上贴着“木星欧罗巴模拟水样”的标签。“刚从极地科考站运来的冰芯融化水!”苏瑶打开水箱,取出一瓶泛着细碎气泡的水样,“里面含有和欧罗巴冰层相似的矿物质,还有微量的甲烷,我们要测试‘水脉焰果’在真实极地水样中的生长情况——如果能适应,明年‘灵脉八号’就能带着种子去欧罗巴了。”
乐乐接过水样,小心地倒入水族箱的副舱——副舱与主舱通过菌丝滤网连接,能模拟欧罗巴冰层下的压力环境。几分钟后,水下监测仪显示,“水脉一号”的根系开始向副舱延伸,淡蓝菌丝像触角一样探入新水样中,叶片的蓝光也变得更亮。“它们在吸收水样里的矿物质!”乐乐兴奋地说,“监测数据显示,根系活性反而提高了5%,说明欧罗巴的水样更适合它们生长!”
古丽这时从实验室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暗河守护区的报告。“暗河的‘水脉共生系统’有新突破!”她指着报告里的照片——暗河底部,火星-淡水杂交菌丝织成的“能量网”上,附着着大量的水脉焰果幼苗,土着鱼在幼苗间穿梭,啄食着菌丝分泌的营养物质,“监测数据显示,暗河的水质透明度又提高了15%,溶解氧含量比去年多了30%,已经成为当地鱼类的新栖息地。”
乐乐凑过去看照片,发现暗河的菌丝网还连接着岸边的陆生焰果树:“它们的菌丝能在水陆之间传递能量?”古丽点点头,调出能量流动示意图:“陆生焰果通过根系将灵脉能量传给岸边菌丝,菌丝再将能量导入暗河,供水生幼苗生长;反过来,水生菌丝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后,能量又能传回陆生果树——形成了‘水陆双脉循环’,这对欧罗巴的生态改造太重要了!”
当天下午,林羽在基地指挥中心召开“灵脉八号”欧罗巴任务筹备会。大屏幕上,欧罗巴的模拟影像缓缓展开——这颗木星的卫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层下是深达100公里的液态海洋,海床可能存在热泉,正是“水脉焰果”潜在的生长环境。“‘灵脉八号’的核心任务,是在欧罗巴冰层下建立首个‘星际水生生态舱’,验证水脉焰果与火星菌丝在极端深海环境下的共生能力。”林羽指着屏幕上的生态舱模型,“生态舱分为钻探模块、水生培育模块和灵脉中继模块,钻探模块能穿透20公里厚的冰层,将培育模块送入液态海洋;中继模块则能将欧罗巴的灵脉能量,接入地球-火星-月球的三脉网络。”
阿哲调出“水脉焰果”的基因改良报告:“我们在初代水生苗的基础上,完成了两次基因编辑。第一次导入了深海藻类的抗高压基因,让它们能承受欧罗巴海洋的1000个大气压;第二次加入了热泉微生物的耐高温基因,即使遇到海床热泉,也能在40c的水温下存活。”他点开基因测序图,“目前‘水脉二号’的抗逆基因表达量达到了90%,实验室模拟测试中,在1000大气压、30c水温的环境下,生长速度能保持陆生焰果的80%。”
乐乐听到“抗高压基因”,突然想起水族箱里的“水脉一号”:“我们能在实验室里模拟1000个大气压吗?想看看‘水脉二号’在极端压力下的生长状态!”林羽笑着点头:“已经在建造‘深海压力模拟舱’了,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你和阿木尔负责日常监测,还要把数据同步到‘全球少年灵脉数据库’,让世界各地的孩子都能参与到水脉焰果的培育中。”
接下来的三个月,基地里所有人都投入到“水脉焰果”的强化培育和“灵脉八号”生态舱的准备工作中。乐乐和阿木尔每天泡在“星际水生实验室”,记录“水脉二号”在不同水样、压力和温度下的生长数据——他们看着幼苗在模拟极地水样中长出更粗壮的根系,在高压测试中调整叶片的舒展角度,在接近热泉的水温下依然保持活性,监测日志写满了厚厚的三大本,每一页都贴着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
2046年10月,“深海压力模拟舱”正式投入使用。当乐乐和阿木尔将“水脉二号”幼苗送入模拟1000大气压的舱体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透过舱体的高压观察窗,他们看到幼苗的叶片起初微微蜷缩,但几分钟后就重新舒展,根系的菌丝反而变得更活跃,在水中织出更细密的能量网。“成功了!”乐乐激动地大喊,水下监测仪显示,幼苗的灵脉能量波动稳定在7.1赫兹,根系活性98%,完全没有受到高压的影响。
阿哲看着监测数据,感慨地说:“这是人类首次培育出能在1000大气压下生长的焰果品种,为欧罗巴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要测试‘水脉焰果’与火星菌丝的共生效率,确保它们在欧罗巴的海洋里,能形成稳定的能量循环。”
与此同时,“灵脉八号”生态舱的建造也进入了收尾阶段。苏瑶协调全球资源,从刚果盆地采集了耐贫瘠的雨林真菌,从挪威冰川获取了抗冻的苔藓样本,从澳大利亚暗河收集了土着鱼的受精卵——这些生物将与水脉焰果、火星菌丝一起,构成欧罗巴生态舱的“微型生物圈”。“我们还在培育模块里安装了‘生物信号发射器’,能实时传回每种生物的生长状态和灵脉能量数据。”苏瑶指着生态舱的内部结构图,“即使在3.9亿公里外的欧罗巴,我们也能清晰看到水脉焰果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根系。”
2047年春分,“水脉焰果”的培育工作迎来关键节点——初代“水脉二号”在模拟欧罗巴环境的水族箱里结出了第一颗果实。果实呈淡蓝色,像一颗小小的蓝宝石,悬浮在水中,果皮上的菌丝还在缓慢旋转,释放出细碎的能量光点。乐乐小心地用特制的水下采摘器将果实取出,放在检测仪上——屏幕显示,果实的灵脉能量7.3赫兹,糖分14%,灵脉元素含量0.08%,比陆生焰果更适合在极端环境下提供能量。
“这些果实的种子就是‘灵脉八号’的核心载荷!”林羽拿着种子,在基地的动员大会上展示,“从地球的陆生焰果,到火星的耐旱焰果,再到月球的抗辐射焰果,现在是欧罗巴的水生焰果——我们正在用生命的力量,编织一张跨越地球、火星、月球、欧罗巴的‘四宇灵脉网’。这张网不仅能让生命在宇宙中延续,更能让不同星球的灵脉能量互联互通,为人类的星际探索提供无限可能。”
2047年4月15日,“灵脉八号”探测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乐乐和阿木尔已经成长为20岁的青年,他们穿着印有“灵脉守护者”标识的深蓝色制服,站在观测区的最前排,手里挥舞着画有水脉焰果图案的旗帜。当火箭拖着橘红色的火焰刺破长空时,乐乐想起了十年前第一次观看“灵脉三号”发射的场景——那时候她还是个攥着监测仪的小女孩,如今已能参与到星际探测的核心任务中,眼里不禁泛起了泪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