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77章 脉探深空·守土归心

第77章 脉探深空·守土归心(1/2)

目录

第77章:脉探深空·守土归心

2031年的第一缕晨光掠过灵脉教育基地的“星海观测塔”时,塔顶的高倍射电望远镜正对准火星方向——这是“灵脉深空探测计划”的首个观测目标。林羽站在塔下的控制室内,看着屏幕上火星表面的模糊影像,便携式水晶球碎片在掌心泛起淡红色光晕,灵气纯度稳定在63%,能量波动与望远镜捕捉到的火星电磁信号形成微弱共振,仿佛在尝试与这颗红色星球建立“灵脉对话”。

“‘灵脉二号’卫星的核心部件已完成测试,下个月就能进入总装阶段。”苏瑶拿着研发报告走进控制室,屏幕上的卫星蓝图中,新增的“深空灵脉探测器”格外醒目,“探测器能穿透火星大气层,监测火星表面的磁场与能量分布,寻找可能存在的‘远古灵脉痕迹’。我们还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在探测器上加装了‘地球灵脉信号发射器’——就算到了火星轨道,也能实时接收地球灵脉的能量波动。”她翻到另一页数据,“‘灵脉一号’卫星最新传回的星海图谱显示,地球灵脉光网与太阳系木星的磁场形成了间接联动,木星的引力潮汐能通过灵脉网络,轻微调节地球的大气环流,今年赤道地区的雨季时长比往年稳定了12%,这是我们首次发现太阳系行星对地球灵脉的‘跨天体影响’。”

阿哲正坐在控制台前调试“深空灵脉模拟系统”,屏幕上的三维模型中,蓝色的地球灵脉光网向太阳系边缘延伸,红色的火星轨道旁标注着探测器的预定着陆点。“系统刚完成火星灵脉探测的模拟推演,预计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后,能在30天内覆盖火星40%的表面区域。”他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模拟数据,“如果火星存在远古灵脉,其能量波动应该在0.8-1.2赫兹之间,探测器的灵敏度能精准捕捉到这个范围的信号。”阿哲转动模型,将视角拉回地球,“同时我们也升级了地球灵脉监测网络,在全球新增了50个‘深空灵脉中继站’,确保‘灵脉二号’卫星能随时接收来自地球的灵脉能量补给——毕竟无论走多远,地球永远是我们的‘能量源’。”

“林叔叔!‘火星灵脉小课堂’的报名人数突破10万啦!”乐乐的声音从控制室门口传来,她穿着印有“灵脉深空探索者”字样的深蓝色连体服,胸前别着火星探测器模型徽章,手里捧着厚厚的报名清单跑进来。清单上记录着全球各地青少年的报名信息,备注栏里满是孩子们的“火星疑问”:“火星上有像地球一样的灵脉吗?”“如果火星有灵脉,能种出地球的植物吗?”“探测器能把地球的灵脉能量带到火星吗?”“你看这个来自阿根廷的小朋友,他说想跟着探测器一起‘探索火星灵脉’,还画了一张‘火星灵脉地图’呢!”乐乐展开一张彩色涂鸦,上面画着红色的火星表面,缠绕着绿色的“灵脉光带”,光带尽头连接着蓝色的地球,“他说希望火星和地球能通过灵脉成为朋友,就像我们和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一样。”

林羽接过报名清单,指尖划过那些充满童真的字迹,心中泛起暖流。从2025年第一次带乐乐去南极,到如今筹备火星灵脉探测,六年时间里,灵脉保护的范围从地球延伸到深空,而孩子们的视野,也跟着灵脉光网一起,望向了更远的宇宙。“我们要把这些疑问整理成‘探测任务清单’,让‘灵脉二号’卫星带着孩子们的期待出发。”林羽笑着说,“等探测器传回火星数据,我们就举办‘火星灵脉科普周’,让每个报名的孩子都能亲手分析数据——探索深空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梦想。”

一、地球灵脉的“深空回响”

当天下午,林羽团队带着乐乐和“少年监测站”代表,前往位于基地西侧的“地球灵脉稳固实验室”。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测试“灵脉深空补给系统”——这是一套能将地球灵脉能量转化为卫星可用电能的装置,确保“灵脉二号”在深空探测中不会“能量断供”。

“你们看这个能量转化器,它能吸收周围植被的灵脉能量,转化效率达到85%。”实验室负责人陈工指着一台半人高的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实时转化数据,“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的中继站测试过,即使在植被稀疏的沙漠,它也能通过地下灵脉获取能量——地球的灵脉就像一张‘无线充电网’,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都能为深空探测提供支持。”

乐乐好奇地伸出手,靠近能量转化器的感应区,水晶球碎片突然亮起,与转化器的能量波形成共振。“我好像能感觉到能量在流动!”乐乐惊喜地说,“就像上次在沙漠里,能感觉到沙棘林的灵脉在‘呼吸’一样。”陈工点点头:“这就是‘灵脉共鸣’,每个人对灵脉能量的感知不同,孩子们的感知往往更敏锐——你刚才的共振,说明你的能量频率和地球灵脉非常契合,是天生的‘灵脉守护者’。”

在实验室的另一间观测室,来自云南普洱的岩温正盯着屏幕上的“地球灵脉深空影响图谱”。图谱上,绿色的灵脉光网向宇宙延伸,在月球轨道附近形成一道淡淡的能量屏障。“这道屏障能阻挡部分太阳风暴的高能粒子,保护地球生态。”岩温指着图谱上的标注,“张老师说,这是地球灵脉在‘保护自己’,就像我们会用外套抵御寒风一样。”来自挪威的艾拉补充道:“我们北极的中继站监测到,每当太阳风暴来临时,这道屏障的能量会增强30%——地球好像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加强防护’!”

林羽看着孩子们认真讨论的样子,突然想起2027年在三江源看到的藏羚羊迁徙——那时的灵脉保护还聚焦在地球生态,如今却已延伸到深空,但不变的是,无论是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还是火星的探测任务,核心都是“守护与连接”:守护地球的生态根基,连接人类与宇宙的未来。

二、火星探测前的“地球守护”

2031年的春天,“灵脉二号”卫星总装进入关键阶段,林羽团队却收到了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的紧急报告——绿洲边缘的沙化土地出现“灵脉能量异常衰减”,部分沙棘林的叶片开始发黄。

“我们马上出发!”林羽放下手中的卫星图纸,和苏瑶、阿哲带着监测设备,连夜赶往沙漠绿洲。当他们抵达时,艾力正带着村民在沙棘林里浇水,古丽蹲在一棵枯萎的沙棘旁,眼圈红红的。“这片沙棘林是2028年种的,去年还长得好好的,这两个月突然就不行了。”艾力指着远处的沙丘,“我们怀疑是上个月的沙尘暴破坏了地下灵脉,你们看,沙丘移动的方向正好对着灵脉能量塔。”

阿哲立刻架设起“灵脉深度探测仪”,屏幕上的地下能量图谱显示,绿洲边缘的灵脉通道出现了一段500米长的“断裂带”——沙尘暴带来的流沙覆盖了地下浅层水脉,阻断了灵脉能量的传输。“问题找到了!”阿哲指着图谱上的红色区域,“流沙压断了灵脉通道,我们需要清理流沙,重新打通水脉与灵脉的连接。”

苏瑶则联系基地,调运“灵脉固土毯”和“沙棘幼苗”:“我们不仅要修复灵脉通道,还要在断裂带周围补种耐旱的沙棘和胡杨,形成‘灵脉防护带’,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问题。”乐乐和古丽也加入进来,她们拿着便携监测仪,在沙棘林里逐棵记录植株的灵脉能量值,为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你看这棵沙棘的能量值只有2.1赫兹,比健康植株低了2.8赫兹。”乐乐指着监测仪上的数据,“我们要先修复它周围的灵脉,再给它浇营养液。”古丽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星海灵脉营养液”——这是2030年研发的新品,加入了星海能量提取成分,能快速提升植物的灵脉活性。当她们将营养液倒入沙棘根部时,监测仪上的能量值缓慢上升,叶片也似乎恢复了一点光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