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自流脉盈·海岸脉守(1/2)
第56章:自流脉盈·海岸脉守
当大洋洲大自流盆地的晨雾掠过赤桉树林时,林羽正站在一处干涸的泉眼旁,指尖触碰着龟裂的泥土。泥土缝隙里还残留着些许湿润的痕迹,却早已不见泉水涌出的迹象——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灵气纯度数值停在38%,能量波动像快要耗尽电量的灯泡,微弱得几乎难以捕捉。
“这是大自流盆地的‘墨累-达令流域’,曾经是澳大利亚地下暗河灵脉最充沛的区域,”当地灵脉保护组织的负责人莉娅指着远处的灌溉农田,“为了种小麦和棉花,人们疯狂抽取地下暗河水,现在暗河的水位比五十年前下降了30米,很多像这样的泉眼彻底干涸;依赖暗河水的澳大利亚肺鱼,现在只能在人工修建的蓄水池里存活,赤桉树林也因为缺水,成片成片地枯死。”
苏瑶蹲下身,将地下水探测仪的探头插入泉眼旁的泥土。屏幕上的水位数据显示“地下水位埋深28米”,远高于赤桉树根系能触及的10米范围;土壤湿度检测仅为8%,低于赤桉树生存所需的15%。“过度抽水让暗河灵脉‘脱水’,就像人长时间缺水会失去活力,”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我们得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修建‘灵脉回灌系统’补充暗河水,再补种耐干旱的灵脉植物,帮助暗河脉盈。”
乐乐抱着从阿拉伯半岛带回来的小椰枣(阿米娜送的,已晒干保存),看着枯树皮下新生的细芽,小声说:“这些树和泉眼一定很渴吧?我们快点把水还给它们,让细芽长成大树,让肺鱼能回到暗河里游。”
阿哲已经背着无人机走到了农田与树林的交界处,他操控着无人机升空,镜头扫过墨累-达令流域的全貌:“从航拍看,流域内有12处大型灌溉区,每年抽取的地下水量超过暗河自然补给量的2倍;有5片赤桉树林枯死区,总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地下暗河的主要补给区——东部的大分水岭,也因为植被破坏,雨水下渗量减少。我先绘制‘地下水开采分布图’和‘枯死林区图’,标注出需要回灌的暗河支流。”
当天下午,林羽和莉娅一起拜访了当地农业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面对“暗河灵脉枯竭”的现状,农业部门负责人一开始还辩解“灌溉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直到林羽拿出一组对比数据——五十年前,墨累-达令流域的农业产值中,生态友好型产业(如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占比30%,现在仅占5%;五十年前,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为0.8(满分1),现在降至0.4,澳大利亚肺鱼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暗河枯竭不仅会让生态崩溃,最终也会让农业失去根基,”林羽指着数据,“我们提出的‘灵脉回灌系统’,不是完全禁止抽水,而是通过‘雨季回灌+节水灌溉’,让地下水开采量与补给量平衡。比如在雨季收集大分水岭的雨水,通过渗透井回灌暗河;推广滴灌技术,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这样既能保住农业,又能让暗河灵脉慢慢恢复。”
水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会立刻制定“地下水开采配额制度”,限制灌溉区的抽水量;农业部门则承诺,在三年内将滴灌技术的普及率从现在的30%提高到80%。最终,各方达成共识,一个月内启动“自流脉盈行动”。
接下来的四十天,墨累-达令流域变得忙碌起来。林羽和阿哲负责“灵脉回灌系统”的建设——他们在大分水岭的雨水集水区,修建了10座小型水库,水库下方铺设透水管道,连接着通向暗河支流的渗透井,雨季收集的雨水能通过管道和渗透井,缓慢渗入地下补充暗河;苏瑶则带着志愿者和农户,在枯死的赤桉树林区,补种耐干旱的“灵脉赤桉幼苗”(实验室培育的耐旱品种)和“灵脉草本植物”(如袋鼠草、针茅),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帮助雨水下渗,还能减少土壤蒸发。
乐乐的任务是“流域小卫士”,她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在灌溉区周边种植“灵脉固土植物”(如金合欢幼苗)。孩子们教乐乐如何分辨金合欢幼苗:“叶子呈羽毛状、茎秆带小刺的就是,它的根能抓住土壤,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帮农田和树林留住水分。”
乐乐学得很认真,每种下一棵幼苗,都会在旁边插一个用麦秆做的小标记,上面写着“请节约用水,保护暗河”,笑着说:“让农户伯伯看到标记,就会记得少抽点水,让暗河快点变满。”
三十天后,第一场雨季来临,“灵脉回灌系统”首次投入使用。水库收集的雨水顺着管道流入渗透井,再缓慢渗入地下——地下水探测仪显示,暗河水位在一周内上升了0.5米,虽然不多,却是五十年间的第一次明显上升。苏瑶在补种的赤桉树林区检测发现,灵脉草本植物的成活率达到了75%,土壤湿度也从8%提高到了12%,接近赤桉树生长的临界值。
更让人惊喜的是,莉娅在一处人工蓄水池旁发现了几条野生澳大利亚肺鱼——它们顺着雨后形成的小溪流,从蓄水池游到了树林边缘,似乎在寻找回归暗河的路径。“肺鱼在找暗河!它们知道水回来了!”莉娅激动地大喊,岸边的志愿者和孩子们都围过来看,乐乐还小心翼翼地往小溪里倒了些清水,生怕水流断了肺鱼的路。
又过了十天,“地下水开采配额制度”开始执行,灌溉区的抽水量减少了40%;滴灌技术在部分农田推广后,每亩地的用水量减少了30%。便携式水晶球碎片显示,墨累-达令流域的灵气纯度从38%升到了46%,能量波动像重新充上电的灯泡,逐渐变得明亮起来,暗河灵脉的“活力”正在一点点恢复。
在离开大自流盆地前,众人和当地农户、孩子们一起,在回灌系统的水库旁立了一块用赤桉木制成的“脉盈碑”,上面刻着“自流脉盈,水绿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英语和中文写着对暗河灵脉的祝福。乐乐还把自己的麦秆小标记送给了当地孩子汤姆,约定明年雨季再来,看看肺鱼有没有回到暗河,看看赤桉幼苗有没有长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